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30705期 >> 第01版:新闻
毕业季,大学生热衷“回炉”学技术
作者:曹清见习记者王倩倩



  ■有人认为,大学生到技校学技术是好事,在就业观念上更加务实,也多了选择空间
  ■部分大学生认为,本科毕业还去技校再学习是对自己能力的质疑,也是对自己4年所学的否定
  ■专家认为,现在的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强、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回炉”学技术可以取长补短
  今年6月,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全国近700万高校毕业生焦头烂额地穿梭于各种考试、面试,以期毕业之前有个“归宿”,然而德州学院的准毕业生王冬冬却并没有急着找工作,这多少显得有些“另类”。
  “我准备先到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点技术,然后再找工作。”王冬冬说,对于这个“另类”的选择,自己早有打算,“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找到好工作,就要先磨好自己的刀。 ”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像王冬冬这样选择“回炉再造”的高校毕业生日趋增多。

  就业压力下, “回炉”大学生越来越多


  “目前有10多名在我校参加技能培训的大学生。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处处长魏滨训告诉记者,学校从2000年开始举办短期技能培训班,从近两年的招生情况来看,前来培训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大学生到技校学技术,这是一件好事情,至少从观念上、就业理念上改变了。 ”魏滨训表示,“‘回炉再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路子,可以有选择的空间。 ”
  今年7月份将从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毕业的王淑丽就是“回炉”大军的一员,她告诉记者,她刚与济南某培训学校签下培训协议。“文科生找工作比较难,我希望在这里能学一门技术,将来就业面会更宽一些。 ”
  6月23日,记者专程去济南参加了这所培训学校举办的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技术培训讲座,现场被几百名高校毕业生挤得水泄不通,更是有不少毕业生当场签下培训协议。
  该机构负责人王老师表示,他们每到毕业季都会针对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开设专门培训班,且报名人数逐年递增。 “学生们培训后,由我们安置工作,而且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还可以工作之后再交学费。”王老师说,该培训机构针对高校毕业生有不少优惠措施,而且安置就业的保证和就业后不错的薪水对高校毕业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

  “回炉”好处多,但面子是个问题


  今年31岁的李新娟笑称早在“回炉”这个词出现之前自己就已经回过“炉”了。
  2005年,大学毕业的李新娟没有找到工作,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在一个不起眼的大学里学生物技术的女生,找不着工作实在是太正常了。 ”
  在家里“晃悠”了半年后,新娟还是没找着像样的工作。与其随随便便找个工作混日子,还不如趁着年轻多学点知识,抱着这样的想法,李新娟进入某培训机构学习软件编程。
  李新娟告诉记者,当她决定重新学习的时候,周围不少人对她的行为感到质疑。 “大学生重新学技术?丢不丢人? ”“大学四年白上了? ”李新娟顶住了这些质疑,一年培训加上一年实习,现在就职于济南某软件公司的她,月薪轻松上万,“我觉得现在的工作是对我当初选择最好的肯定。 ”
  和李新娟一样,大多数有技术傍身的“回炉”高校毕业生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也有了相对较高的收入,可是提到大学毕业后再去学一门技术,不少毕业生还是显得有些为难。
  今年25岁的张荣光,已从青岛科技大学毕业两年,仍然没有一份固定工作,但提到“回炉再造”,张荣光表示,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他很难接受,“本科毕业还去技术学校或培训班学技术,总觉得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质疑,也是对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否定。 ”

  专家:大学生 “回炉”不“跌份儿”

  虽然想学技术的高校毕业生不在少数,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找不着工作的无奈之举,很多“回炉”毕业生还抱着怕别人笑话的心态,认为自己的行为有点“跌份儿”。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放下身段学技术,有人认为是资源浪费,可我觉得这应该是好事。”魏滨训认为,现在的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强但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回炉”学技术能取长补短,高校毕业生们掌握一技之长,不仅能增加就业砝码,而且能大大拓宽自己的就业面。
  而且由于经历过求职与工作,凡是下决心来学门技术的大学生,都已经意识到一门技术在社会上的重要性,“‘回炉’的大学生们更有理想、更有实力,他们毕业了是名副其实的复合型人才。”魏滨训称,“回炉”大学生更容易找到不错的工作。
  我国1.4亿职工中有中级工职称的仅占35%,高级工更少,占3.5%,技术工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这一问题,开始选择在读大学期间学技术。“这是一个好的趋势,能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可能。 ”魏滨训说,技术学校和培训机构应该敞开大门,为愿意掌握一技之长的大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加便利的条件。
  □本报记者 曹清 见习记者 王倩倩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毕业季,大学生热衷“回炉”学技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