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蛟龙”靠什么定位?
超短基线和长基线定位系统灵活使用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到水下以后,既没有公路上的标志,又没有GPS导航,那如何确定 “蛟龙”号在水中的位置?
  在 “蛟龙”号驶向南海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途中,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航次现场指挥部成员朱敏,他告诉记者, “蛟龙”号水下定位主要靠两套声学定位系统:超短基线和长基线定位系统。
  在超短基线系统中,母船上安装了一套定位设备, “蛟龙”号上安装了一个信标。当潜水器入水后,母船和 “蛟龙”号上一对精确同步的时钟同时触发母船上的定位设备和 “蛟龙”号上的信标。母船上有一套可升降声学阵,上面有4个声学接收换能器可以接收到信标发射的信号,通过分析4个信号,可以计算出信标与母船的距离、方位角和倾角,进而计算出信标在水下的位置,也就是潜水器在水下的位置。
  长基线定位需要在海底投放不少于3个信标, “蛟龙”上的长基线收发机定时发射一个询问信号,各信标收到后回答一个信号,收发机根据应答的时间来确定各信标与 “蛟龙”号的距离,再通过几何解算来确定潜水器的位置。
  “长基线比超短基线定位精确度更高。”朱敏说, “距离越远,超短基线定位的误差就越大,通常误差在 2‰至1%,如果下潜7000米,误差可能达百米,而长基线精确度可达到1米左右。长基线的缺点是需要投放信标,费时费力,作业区域固定,而超短基线则比较灵活,精度能够满足多数应用的需要。因此将根据作业任务的特点来确定用哪种定位方式。”
  据了解,在 1000米至7000米的海试过程中, “蛟龙”号主要用超短基线进行定位,在7000米海试前对长基线进行了测试。在即将进行的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将使用长基线定位系统,以期使 “蛟龙”号的定位系统更为精确。
  “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于6月10日起航,共分为3个航段,第一航段在南海开展定位系统试验,同时兼顾“南海深部科学计划”开展科学研究,包括对海底生态系统、生物和地形等进行调查;第二和第三航段分别在东北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和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勘探申请区开展近底生物调查、地质取样、海底摄像和海底沉积物剂量反应试验等,预计需要113天。
据新华社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蛟龙”靠什么定位?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4 版:看天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