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助成长,暑期不孤单”活动中,志愿者带领留守儿童游览长城。
每天早晨7点半,戴上小红帽的张献杰都会准时出现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方红路的几个路口,帮助交警引导行人过马路,行人都亲切地称他为“城市文明使者”,这让他感到特别满足。
今年4月份,团市委联合市交警支队、德州学院、德州职业学院、华宇学院组建了文明交通志愿者队伍,包括张献杰在内的36名青年人志愿走向街头,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 “小红帽”成了德州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们相信通过志愿行动,可以推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文明交通、人人参与文明交通的好氛围。 ”张献杰说。
不止街头,眼下的德州,随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近年来,在团市委的组织引导下,我市志愿者规模日渐扩大,社会活动参与程度更加深入,逐步形成了不同的行业志愿者服务群体,志愿服务日益走向专业化、品牌化、常态化,在德州的大街小巷不断传递着志愿正能量。
用专业知识充实志愿者队伍
王颢辰是一名普通市民,通过团市委官方微博,他报名加入了 “创建园林城植绿护绿服务队”。
每个周末,他都会跟随“护绿队”到市区浇灌花草、看护树木,同时他还号召身边的朋友加入到植绿护绿的队伍。
“践行志愿精神,争当绿色使者,展示文明形象,尽己所能,不计报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德州的创城事业增砖添瓦。 ”这是“护绿队”的志愿宣言。在这些志愿者们看来,做志愿活动除了要有满腔的热情,更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
“就拿种树来说,栽下树苗,埋土之前要把树苗向上微提一下,这样才能保证树苗的根全部朝下。如果不懂这些专业知识,树苗就可能发不了芽。 ”王颢辰说。
为此,护绿服务队还请来园林处的专业人员做了几次培训。如今,“护绿队”的许多成员都成了“护树专家”。
这仅仅是我市专业化志愿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用专业知识充实志愿者队伍,让专业化的服务惠及社会各阶层,已经成为我市志愿服务工作的一大亮点。高素质、专业化的青年志愿者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
这些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农村医疗救助、地震应急救援、质量安全监督、弱势群体救助、大学生支教、违法犯罪青少年帮教等志愿服务中去,使志愿服务打破了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的局面,专业化的志愿队伍成为了我市志愿服务中的生力军。
如今的德城区,就活跃着这样一个青年志愿者团队——“两区同建”青年社区志愿服务队。来自不同行业的志愿者在这个团队里发挥自己的才能:卫生系统的志愿者为居民查体,懂维修技术的志愿者为居民修理家电,懂汽车的志愿者向居民传授保养汽车的小窍门……志愿者们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新上楼的农民感受到城市里的温情。
截止目前,我市共建立了专业应急志愿服务队18个,专业志愿者人数达到3万余人。
志愿服务彰显品牌魅力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里,有一个“编外”窗口——青年志愿服务岗。每周一,都有人来这个服务岗登记成为一名志愿者。
德州学院大二学生王岳,就是其中一名志愿者。他告诉记者,政务服务中心每层都设立了一个志愿服务处,每周课余时间,他都会和同学过来提供志愿服务。咨询引导、领办帮办、宣传讲解……虽然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王岳却从来不敢有丝毫疏忽。
“这里的青年志愿服务岗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经常来这里办事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一群热心的帮办员。 ”王岳说。
“品牌化的志愿服务提高了参与者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和使命意识,也大大提升了志愿组织的号召力。 ”谈及品牌化志愿服务的意义,团市委书记杨旭博如是总结。
眼下,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逐渐深入到市民的心坎里。
以关注农村贫困儿童为重点的“艺蕾行动”,将一堂堂精彩的音乐课、美术课带到了农村孩子们的身边,弥补了农村师资队伍的不足,深受农村孩子的喜爱。
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贫困家庭子女三个群体实现个人心愿的 “爱心直通车”活动,运转以来共筹集社会捐赠物资价值达30余万元,将3000多名困难家庭孩子的梦想照进现实。
以关爱农民工子女为重点的“七彩课堂”、“七彩小屋”,让我市许多农民工子女享受到了每年不低于25次的志愿服务;全市各级共青团组织、青年志愿者先后与141所农民工子女学校、近5万名农民工子女结成帮扶对子,让农民工感受到来自志愿者的浓浓关爱。
去年暑假,团市委还联合本报发起了“爱心助成长,暑期不孤单”的活动,4000余名志愿者来到农民工子女中间,陪伴他们度过了一个精彩而难忘的暑期。
志愿精神在青年手中持续传递
“我愿做一粒‘微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给社会微小的温暖。 ”这是曾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的赵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个来自禹城市的80后女孩连续5年组织 “希望工程圆梦大学”的募捐,先后帮助100多名贫困生实现了大学梦;一年365天,除了工作,她每天都行走在关爱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路上;每逢六一儿童节,禹城市特殊学校的孩子们就能收到 “小娜姐姐”的一份礼物……提供志愿服务,早已成为赵娜的生活常态。
“让志愿服务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成为青年人的一种价值追求。”杨旭博介绍说,“近年来,团市委通过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已经建立起覆盖城乡各区域、各行各业的立体化志愿服务体系,志愿服务已经实现常态化。 ”
为了让 “雷锋”永远留在身边,2012年以来,团市委联合本报在全市基层社区大力开展了“雷锋志愿者服务站”的创建活动。全市50多家超市、单位、社区等主动提供场所和人员,照顾老人、维修家电、法律服务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普遍展开。
自去年以来,“雷锋志愿者服务站”吸引了全市1万多名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累计服务超过2万个小时。德州青年,在不断传递着志愿正能量。
□本报记者 任立松 本报通讯员 范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