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在公寓内看电视。
陵县经济开发区后王社区由后王、金庄两个村合并而成,随着“两区同建”如火如荼地推进,在社区居民搬上楼房的同时,对于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该社区进行了探索——
自东向西行驶在陵县丁东路上,一个左转弯,便来到了后王社区:宽敞的街道两旁是二层商住楼,各式各样的店铺十分红火,街道西面是拔地而起的居民楼。然而,与其他社区不同的是,这里还建有一座社区老年公寓。
“有的老年人孤独无依、没有购楼能力,有的子女常年在外打工,有的不想跟子女一起住,他们的养老问题不容忽视。 ”后王社区党支部书记高明荣谈起建设老年公寓的初衷时说。
温馨的公寓生活
78岁的王在义和老伴租住了公寓一楼的一间63平方米的房间,“在这住多自在!在老房子时,冬天取暖至少得1000元,温度还到不了10摄氏度,现在你看看——”王在义指着挂在公寓墙上的一支温度计说,“每天都是20多度! ”
公寓共五层,配有电梯,有地暖,每层单独设有卫生间、洗浴室、餐厅、休闲厅,可容纳200人,主要接纳本社区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开发区敬老院的老人。来自本社区入住的一般都具有自理能力,可以自己做饭洗衣,只需按所住面积每月每平方米交纳1元钱的租赁费,冬天每平方米另交10元取暖费。
为给老人提供及时、周到的医疗服务,社区卫生室也“入驻”公寓了,每天都有一名医务人员在公寓值班,让老人不出公寓就能看病,还时常给他们量体温、测血压,给一些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建议。公寓管理人员王在秀介绍,在伙食搭配上,为迎合老人口味,早饭一般是玉米粥、小咸菜、馒头,午饭一般是白菜炖肉,隔五天蒸一回肉包子,晚饭花样最多,面条、各种粥类天天换样。
这里的管理人员也让老人们感到亲切。由于他们都是本地人,跟很多老人都沾亲带故,这在无形之中给双方系上了感情纽带。58岁的孙俊玲是后王村人,她在公寓负责做饭,为人热情开朗,又细心体贴,有的老人行动不便,比如吕洪玉,孙俊玲每到开饭就给他端到床前。吕洪玉的“室友”孙维玉,论起辈分来还是孙俊玲的爷爷,这个患有精神病的老头儿,平时像个老顽童,犯起病来就乱扔东西,孙俊玲对他能哄则哄,哄不住就任他使性子,过后再把满地的被褥衣服收拾好。做这些,孙俊玲都毫无怨言:“我这个岁数也不能去工厂打工了,这里的工作更适合我,就当是照顾自己的老人了。 ”
不得不算的经济账
截至1月14日,后王社区老年公寓已入住20余人。其中15人来自开发区敬老院,每人每月由开发区政府补贴500元,伙食支出每人每月300元,公寓每月盈余3000元;其余本社区入住的10人左右多为租赁者,每月每平方米收取1元。另外,公寓共7个工作人员,工资支出每月共3900元。除此之外,水电费每月300元。算下来,公寓尚处于亏本运行状态,每月还需由社区负担千余元,更不用说收回建设成本。
“首先要确保本社区有意向的老年人入住,这是建设公寓的宗旨。其次,要充分利用空余资源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来盈利。剩余的100个左右的床位是维持公寓运转的关键。 ”高明荣说。
公寓面向社会养老制订了详细的收费标准。高明荣算了笔账,如果公寓满员入住,每月可收取80多名本社区人员租赁费1000元,接收15名敬老院老人的补贴是7500元,100名社会养老人员按人均收取700元计算共70000元,总共收入78500元。除去本社区人员,每人每月按300元的伙食标准,共支出34500元,另外,管理人员工资支出3900元、水电支出300元,总共支出38700元。这样,公寓不但可以正常运转,每月还有39800元的盈余,十二年后差不多能收回成本。
高明荣表示,社区公寓养老是一个新探索。盈余的钱,需要用来还建公寓的欠账,还要继续投向公寓,提高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工作人员待遇,争取降低老年人入住费用,让社区公寓养老可持续发展。
顾虑与信心
高明荣的账算得令人欢欣鼓舞,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下社会对送老人进养老机构的养老模式还不是太认可。
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对于整体提高老年公寓服务质量,高明荣心里有些没底气。眼下的管理人员,都是临时招聘来的普通村民,没经过任何专业培训,距离专业的护理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时,管理人员待遇低,每个月300—600元的工资对他们来说吸引力并不是很大,再加上工作量大、压力大,长此以往,很可能会影响其积极性。高明荣觉得,提升工作人员素质、提高他们的待遇是下一步的着力点。
“也非常希望政府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比如建设补贴、运行补贴、贫困老人养老服务补贴等,加大财政支持和公益金投入力度,同时,呼吁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团体关心支持这个行业。 ”高明荣说。
“社区养老公寓为半公益半盈利性质,与其他民办养老机构相比更有优势。 ”高明荣坚信,社区养老必定成为农村养老的新趋势,只要搞好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水平,社区公寓会办得很红火。
□本报通讯员 任相国 任晓敏 孙君 穆修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