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3年,政策性农业保险终于迈出了重要一步:全市小麦投保面积达到了689万亩,占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92%以上,为历年最多。
事实上,过去的数年间,我市从未放松力度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全覆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掣肘,自2007年以来,政策性农业保险却仅在6个县市区试点了5年。 2012年秋季,政策性农业保险第一次跳出6县,玉米险种开始在全市推广。
今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最终突破了90%,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新时代正式开启。
撑起保护伞
对于临邑县德平镇种粮大户魏德东而言,2012年一点也不轻松。魏德东曾于2011年拿下山东省“粮王”桂冠。然而2012年7月底,突如其来的几次大暴雨,并没有对这个种粮大户多一分照顾。魏德东承包的1800多亩地,近一半受灾,许多地块甚至绝产。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政策性农业保险给他送来了近16万元的保险赔付。
不止魏德东一个。截至目前,全市近234万亩农作物,几乎全部收到了数额不等的赔付款,赔付总额近3.4亿元。
人保财险德州分公司高级业务主管赵会堂说,政策性农业保险已经成为化解我市农业风险的重要途径,这条支农、惠农之策在一定程度上让农民避免了“因灾致贫”。
政策性农业保险不同于普通的商业性保险。 “政策性”的限定,将使这类保险享受更多的政策支持,包括来自政府部门的保险费用补贴。
据中华联合财险德州分公司副总经理陶铁军介绍,目前,我市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由政府承担80%、农户承担20%的保费。这一模式把政府、农户、保险公司三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成为利益攸关方,政府补贴保证了这一保险模式的可持续性。
破阻中前行
然而事实上,这一实打实的惠民政策,在过去数年间的推行中还是遭遇了不少阻力。
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县市区,地方财力成了制约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一个瓶颈。因为农业经营风险高,农民支付能力有限,需要地方财政支持。但是,农业大县的另一面往往是经济欠发达。一直以来,在政府承担的80%的保费中,县级财政也承担了不少份额。然而在过去几年的实际运转中,部分县市区难以真正担负起财政补贴,这影响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推广。
对于商业保险公司来说,只有盈利才能生存,而农业保险却可能在一次巨灾中赔掉所有保费甚至还要倒贴。眼下,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由人保财险德州分公司和中华联合财险德州分公司承担。据陶铁军透露,2012年,中华联合财险德州分公司赔付额度高达1.4亿多元,然而其这一年收取的保费仅为3860多万元,亏损了1亿多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积极性。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对于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来说,承保农业保险都是一件不太情愿的事。
此外,农民的投保意识薄弱,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普及。
但是重重阻力并没有羁绊住农业保险推广的步履。今年,全省继续将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县分为发达县和欠发达县两类,我市的武城、宁津、平原、陵县和庆云被列入欠发达县之列,中央和省财政将担负起更多补贴,县财政压力减轻,这对于顺利推动政策性保险的全覆盖起到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保险公司也并没有像业界担忧的那样陷入“大做大赔、小做小赔,不做不赔”的尴尬境地。陶铁军认为,这是因为保险公司通过大范围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分散了赔付压力。 “我们的保险公司承保了全省16个地级市的农业保险市场,但是亏损严重的也就3个地级市,所以从全省考虑,不会有太大损失。 ”
此外,经过2012年频繁的自然灾害,许多农民切实尝到了农业保险的甜头,农民有了投保积极性,因此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实现了大范围提高。
期待更多保障
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于农民而言,是一笔看起来很划算的账:以小麦为例,1亩小麦的保费10元,其中政府承担了80%,意味着农户每亩地只需要缴纳2元,倘若受灾,每亩最高可以获偿320元。
但是,农民的期望似乎远不止于此。武城县李家户镇魏庄村党支部书记陈玉申认为,当前1亩小麦种子、化肥、浇地、收割、病虫害防治的费用高达五六百元,绝产后赔付的320元,连基本的种植成本都无法挽回。他建议提高保费额度从而上调赔付款,即农民多交一点,保险公司多赔付一点。
这个提法得到了齐河县大黄乡石碑杨村王成亮的双手赞成。去年,他一口气承包了1.32万亩农田。然而,随之而来的风险也令他压力山大。倘若1万多亩农田遭遇重大灾害,对他将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保险都保不住这个风险。因为每亩地320元的赔付仅为每亩承包费用的三分之一。
陈玉申的建议可行吗?记者在农业局和上述两家保险公司采访时,均得到了类似答复,提高保费和赔偿额度并非不可行,但是,如果涉及到提高财政补贴,可能将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即使不涉及财政,也需要由中国保监会审批。
□本报记者 任立松 见习记者 张莹 实习生 天夫 李敏 本报通讯员 清松 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