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生产队里的“小虎队”
作者:刘平

赵保田 (右一)和同村一群十四五岁的孩子用小推车推玉米秸秆。



  这张照片拍摄于1967年。照片上,一群十四五岁的孩子热火朝天地用小推车推玉米秸秆,最后面身穿白色衬衫的就是这张照片的主人赵保田。
  赵保田是德城区天衢街道办事处于赵社区居民,由于家里很贫困,他上到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帮助大人们挖菜、喂鸡、喂猪。 1967年, 14岁的赵保田进了生产队,像大人们一样干活挣工分, “不干活就没有饭吃”。
  “那时候的重活累活全靠我们这些小伙子了。”赵保田告诉记者,虽然他们这群孩子都只有十几岁,但是干起活来热火朝天,比大人一点也不逊色。赵保田回忆说,收玉米的时候是最累的,他们用小车把粪推到地里,回来的时候还得把玉米秸秆捎回来。这张照片就是拍摄于1967年的秋收时节。
  “那时候村里有拖拉机运输队,拖拉机白天在外面跑运输,晚上就归我们用了。”赵保田年纪虽小,却学会了开拖拉机。每天晚上,等拖拉机回来后,他便扔下小车,坐上拖拉机继续拉粪、拉秸秆,一直干到凌晨两三点, “早上天不亮,队上只要一喊,大家一个骨碌就爬起来,开始一天的劳动。”
  有一天晚上,赵保田拉粪拉到半夜,实在是困极了,不知不觉竟然开着拖拉机睡着了,进了村,连车带人差点冲进猪圈里, “幸亏同伴喊了一嗓子我才回过神来”。
  “我们生产队的队长也挺年轻,那时候,只要一有活,生产队长就把我们叫到一块,商量着该怎么干。”赵保田说,由于大家都很积极,是生产队里的主力,队长亲切地称他们为 “小虎队”。
  在那个年代,拍照是件很稀罕的事情。赵保田说,给他们拍这张照片的人叫赵荣和,在展览馆工作,专门拍一些资料照片,经常趁大家干活的时候给大家拍照,所以也就留下了这张反映当时干活场景的照片。
  “照片上的这些伙伴,后来有的接了大人的班去城里工作,也有的成了医生,大多数的还是在农村种地。”赵保田说,后来,他当过几年兵,退役后又回到了村里。
  “那时候做梦也没想到现在会有这么好的生活。”经历过艰苦的岁月,赵保田对如今的生活备感珍惜。
□本报记者 刘平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生产队里的“小虎队”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老照片·拍客】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