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芳为小女儿张尚涵梳头。李天夫 摄
受访者:李志芳
年 龄:44岁
身 份:平原县龙门街道办事处光明社区北街村民小组居民
心 愿:解决温饱,两个孩子能顺利完成学业
李志芳曾经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关心疼爱她的丈夫、两个优秀活泼的女儿。然而这一切,随着2010年丈夫的猝然离世而终结。如今,她要独自抚养在外地读书的大女儿和4岁的小女儿,打零工赚取的几百元微薄收入,是这个家庭所有的经济来源。
丈夫突遭意外,美满的家庭幸福不再
李志芳和丈夫张文周之前都在平原县棉纺厂上班。在那里,他们相识、相知,最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他们相亲相爱,勤劳地经营着自己的小家。然而,天不遂人愿, 2004年棉纺厂破产,夫妻二人双双下岗。
下岗后,他们自食其力,开起了卖灶具、帮人送煤气的小门店。不久,他们的小女儿也加入到了这个幸福的家庭。 2009年,已经小有积蓄的夫妇俩决定把生意做大些,就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了30余万元买了一辆大卡车跑运输。平时李志芳在家照看两个孩子,丈夫就和雇来的司机两人一起出车。
但是,无情的灾难如晴天霹雳,降临到了他们头上。
李志芳永远不会忘记2010年8月的那一天,丈夫像平时一样出车,她在家里照顾两个女儿。可丈夫离家后不久,噩耗传来:车在浙江境内高速公路行驶途中出了故障,下来修车的他被疾驰而过的同向车撞倒,当场死亡。
丈夫撒手人寰,撇下了李志芳和两个女儿,一个上高中,一个两岁。在事故的责任认定中,肇事方负主要责任。但事故的肇事车是浙江牌照,车主是安徽籍,打官司的程序非常复杂。为了给丈夫讨回一个公道,李志芳强忍着悲痛,请了律师,前后5次去浙江打官司。最后,官司打赢了,被告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外加50余万元的民事赔偿。可是被告的家庭条件十分贫寒,这赔偿款至今仍分文未付。
“我现在对这50多万的赔偿款根本不敢抱任何希望了。有时想想,觉得真活不下去了。可是,没有办法,为了两个女儿,我必须坚强。”李志芳说。
又当爸又当妈,她一人挑起全家的重担
丈夫去世后,全家的重担就落到了李志芳一个人的肩上。买车时欠下的20余万元的外债,再加上请律师和来回跑浙江打官司的费用,使李志芳的生活陷入贫困。后来,李志芳把大卡车变卖了还债,即便如此,还剩有十几万元的债务。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也为了还债,她开始到县城的鲜奶吧打工。因为女儿上不起全托的幼儿园,所以一天要接送4次,还要做饭、照顾女儿,李志芳只能做兼职,每月工资只有四五百元。
大女儿读大学,每月200元生活费;小女儿上幼儿园,每个月费用也得190元左右。刨去这些,已是所剩无几,连基本生活也难以维持。李志芳的父母在农村务农,身体也不太好,可父母心疼她,经常送些粮食、蔬菜接济一下。 “父母到了该享福的年龄了,还天天记挂着我和孩子,往这送东西,我……”李志芳指着屋角老人送来的大白菜和玉米面,哽咽了。
李志芳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客厅里只有一张破旧的沙发、茶几。卧室里只在地上摆了床垫子,娘儿俩就睡在垫子上面。他们家里唯一值钱的就是一台看上去很新的电脑,是丈夫出事前不久买的, “当时是为了方便联系业务……”从这台电脑依稀能看出李志芳以前温馨的生活。可如今,因为没钱交网费,电脑已经闲置很久了。
李志芳最近才刚刚申请了低保,平原县民政局正在审批。 “如果有了低保,家里的日子就会好过一点了。”说到这里,李志芳的眼神充满了期盼。
社会的帮助,让她更加坚强
谈到女儿的时候,李志芳像变了一个人,难掩心中的骄傲和自豪: “大女儿从小学习就不错,特别让人省心。”家里的墙上也都是女儿 “进取标兵”、 “学习标兵”的奖状。 18岁的大女儿张岩,今年9月刚考取了鲁东大学。当录取通知书送到家时,李志芳喜忧参半。喜的是女儿在困境中奋发有为,终于被本科院校录取了;忧的是3000多元的学费实在是沉重的负担。
在最困难的时候,县民政局伸出了援手,亲戚朋友们也纷纷相助,孩子终于高兴地踏上了开往烟台的火车。李志芳说大女儿很懂事,家里每月只能给她200元的生活费,她自己在校勤工俭学,每个月能挣150块钱, “咱家庭条件不如别人,孩子不自卑、不攀比,这一点我很欣慰!”小女儿在一家幼儿园读小班, 4岁正是爱缠人爱闹的年纪,可孩子很乖,很少给母亲添麻烦。可有时,小女儿张尚涵会指着照片问爸爸去哪儿了。 “这个时候,难受又没法说,只能说‘爸爸去很远很远的地方赚钱去了’。”说到这里,李志芳流下了泪水。
沉默了一会儿,李志芳擦干了泪水,坚定、充满信心地说: “等大女儿毕业工作了,小女儿长大了,我们家就不会这么困难了。”
谈到心愿,李志芳说: “我没有什么奢望,也不跟别人比。就希望能解决温饱问题,希望两个女儿能顺顺利利完成学业!”
采访结束后,记者联系了平原县民政局局长吕希泉。吕局长告诉记者,民政局了解到李志芳的家庭情况后,特事特办,为其办理低保手续, “现在手续已经办完了,过了元旦,她每个月就可以领到200多元的低保金了。”
□本报记者 刘平 郭庆萍 实习生 李天夫 本报通讯员 李静 宋忠军 肖冬明
暖 冬 热 线 :0534—2562852 15964158877 联系人:郭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