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粮食单产6年增加570公斤
——粮食高产创建的翟家镇样本
  用4.8万亩耕地种出7.8万亩耕地的产出,用6年时间将粮食平均亩产提高570多公斤。
  临邑县翟家镇,一个当之无愧的粮食高产样本,正在以不断刷新的记录注解着一个乡镇的 “农”字经:这里的小麦最高亩产量达到716.6公斤,创造了黄河以北地区冬小麦高产纪录;这里的玉米最高亩产量达1086.26公斤,一举打破山东粮王的高产记录。
  今年,这里的 “吨半粮”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内平均亩产达到了1490.13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翟家镇始终把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抓在手上,尽管它不富财政,不显政绩,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富民工程,也为全市粮食 ‘十连增’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县委常委、翟家镇党委书记王成如是说。

一滴农水滋润一棵粮

  过去,翟家镇祝家村村民王胜军最怵头的就是浇地。搬机器、抬水泵不说,由于农田里没有通上水渠,每次他必须铺上长长的输水软管,才能将井水引入农田。
  而如今,翟家镇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不仅建成了“沟成网,水相通,路相连,井保丰”的农田水利格局,还将农业用水直接接到了田间地头。现在,王胜军只需在地头的机井泵房轻轻刷一刷卡,清澈的水流就会直接流入农田。
  “水是农业的命脉,更是高产创建的关键。黄河来水我们就用黄河水浇地,没有黄河水机井也可以满足浇地需求。”镇水利站站长郭仁玉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水利建设,翟家镇已经建成了沟相通、渠相连的水网。
  仅去年,翟家镇就清挖沟渠2万米,新打机井95眼,兴修田间道路2万米,做到了渠、井、路配套,并实现了80亩地一眼井的目标。
  近年来,翟家镇共打机井600多眼,清挖沟渠3000千米,形成了东西横穿全境的8条支渠,南北纵贯全境的2条干渠,形成了网格化的水网,确保了全镇土地“旱能浇、涝能排”。

一粒良种丰产一穗粮


  “没有良种俺今年就不会夺得全镇的小麦粮王。”刚刚获得翟家镇2012年度小麦粮王的刘小楼村村民刘华贞感慨地说。
  “为了使农民用上国家和省农科部门最新研发的高产粮食品种,我们与山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加强了合作,并专门拿出10亩地作为研发良种的试验田,每年都实验种植10余个小麦、玉米良种,从中优选出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应本地气候的良种,并在全镇推广。”翟家镇农技师齐宝平告诉记者。
  据翟家镇农技站站长刘民章介绍说,近几年,翟家镇推广的小麦试验品种不下40个, “由于国家实行良种补贴,我们这里实行统一供种,一个新品种一年就能在全镇推广开!”
  良种的使用很快给翟家镇农民带来了实惠。
  72岁的写家村农民写春胜望着丰收后堆积如山的小麦,动情地说: “俺种了一辈子粮食,直到现在才真正认识到使用良种的好处。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种子,一亩地就能让俺多收入200来块钱,你不服不行!”

一项技术增重一粒粮


  “这几年粮食产量高,主要沾了科学技术的光。”翟家村村民段希林告诉记者,通过科技种田,翟家村的平均亩产每年都能增加近100公斤。
  翟家镇镇长李建明说: “农业科技普及并向纵深推广,使粮食高产从过去的‘奇迹’逐渐向常态转变,科技已成为粮食高产的 ‘千斤顶’。”
  近年来,翟家镇每年麦秋两季都会对全镇土地进行取样测试,根据结果供应配方肥,仅测土配方施肥一项,就可实现亩节本增收 60元;翟家镇还把秸秆还田、宽幅精量半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氮肥后移延衰、冬春控旺防冻防倒、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推广给农户,并对全镇粮食作物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机耕机播,统一配方施肥,统一培训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除此之外,翟家镇还是唯一一个全县统一免费供应玉米种的乡镇。
  翟家镇还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将“研究室”从高校请到农田,先后有余松烈、于振文、董庆裕、刘吉旺、赵丙强、董树亭等省内顶级粮食生产专家前来进行技术指导,余松烈院士2000年在翟家镇推广的 “粮经20+40三作三高产”模式创出了小麦单产的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翟家镇还建立了 “1+5+20”农技服务推广网络,全镇56个村各选派1名农业技术指导员;在每个村培养5个科技示范户;每个科技示范户都要辐射带动周边20个普通农户科学种田。
  目前,翟家镇小麦与玉米良种、良法普及率达100%,农业机械化作业率超过80%,推广精播半精播、秸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等先进技术20余项。

一个 “粮王”激活一个镇


  在翟家镇,提起高产创建,就难以绕开孙汉服村的种粮大户孙丰忠。
  2010年,孙丰忠的玉米平均亩产达到1029.6公斤,一举夺得2010山东粮王大赛第一名,成为山东 “粮王”。
  今年,他的10亩高产攻关田又创下新纪录,平均亩产达到了1086.26公斤。孙丰忠成功的 “秘诀”就在于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宽幅精播等新技术。在孙丰忠的带动下,翟家镇迅速形成了学科技、用科技、努力提高粮食产量的热潮。村民们走到一起没别的话题,全是谁家又用了什么新技术、新品种。
  为进一步调动群众种粮创高产的积极性,翟家镇今年开展了争当 “粮王”活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出台了 《关于开展争当 “粮王”活动的实施意见》,同时建立了56人组成的农技小分队,便于及时协调落实各项任务。
  翟家镇层层召开动员会议,举办了翟家镇首届 “粮王”大赛启动仪式,开展了争当 “粮王”集中宣传月活动,在每个村设立了党员干部高产攻关田,积极引导干部群众科学种粮、增产增收,先后评选出了翟家镇首届小麦 “粮王”和玉米 “粮王”。在此基础上,翟家镇提出了3年内培养10个种粮大户、 100名粮食高产能手、 1000名粮食高产知识性农民的 “十百千”目标。
  今年,翟家镇流转土地超过7000亩,培植了6个种粮大户,村民李庆民流转承包了2100亩土地,成为全市第二种粮大户,并获得 “全国种粮大户”称号。
  □本报通讯员 任清松 刘风国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粮食单产6年增加570公斤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深水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