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20928期 >> 第06版:往事
孙星衍为官德州的峥嵘岁月

孙星衍画像



孙星衍扇面书法。



  清代著名的文化学者、山东督粮道佥事孙星衍曾在德州做过官,而且在德州的文化事业发展上颇有建树。他也在此完成了著名的《平津馆丛书》,为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出杰出贡献。
  孙星衍 (1753-1818),清代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字渊和,号伯渊,江苏常州人。少年时与杨芳灿、洪亮吉、黄景仁以文学见长,袁枚称他为 “天下奇才”。他于经史、文字、音训、诸子百家,皆通其义,乾隆五十二年 (1787)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三通馆校理;乾隆六十年 (1795)授山东兖沂曹济道,嘉庆元年 (1796)补山东督粮道;嘉庆十二年 (1807)升任山东布政使。
  孙星衍性嗜聚书,听到别人藏有善、秘本,借抄无虚日;对于金石文字拓本,古鼎彝书画,无不考其源委。阮元曾聘他为 “诂精经舍”教习及主讲钟山书院。
  孙星衍担任山东督粮道佥事的12年间,时值43岁到55岁,正是其精力最旺盛之年。可以说,孙星衍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留在了德州这座城市。

政绩突出入名宦祠

  动用驻军疏通四女寺减河。德州是重要的运河城市,大运河曾带给德州机遇和财富,但也给两岸人民带来多次水患灾害。
  运河的枯水季节,为了保证水源供应,统治者不准两岸百姓取用水源。但到了雨季,上游来的洪水就会冲出运河堤坝,淹没附近的村庄和农田。卫运河 (即漳、卫河于徐万仓汇流后至四女寺一段的河道)两岸地域属于黄河淤积平原,松软的土壤易于洪水裹挟,所以德州一带河道十分易于淤塞。明清两代都在运河的治理上花费了很大的人、财、物力,春冬挖浅,夏秋防洪,这才保证了明清政府的漕运畅通。
  孙星衍作为山东的督粮道佥事,当然对运河漕运的畅通非常关心。据民国 《德县志》记载,嘉庆十年 (1805),值卫河上游经临清闸口夏秋之际水涨高于闸内之水,闸口被迫关闭,时粮艘阻滞。孙星衍知道恩县四女寺旧有支河入老黄河故道,经乐陵至海丰入海,年久淤塞,即上书要求疏浚四女寺减水河,以泄卫河之水。在疏浚四女寺减水河时,为了不影响农业生产,孙星衍没有动用两岸的民夫,而是通过协调和运筹,动用了驻守德州的满营军队,博得百姓的好评。德州百姓为铭记孙星衍的功绩,奏请朝廷批准,将其崇祀德州名宦祠。民国 《德县志》也在 《宦绩志》里面为孙星衍立传,希图世代德州人都不忘其对家乡做出的贡献。
  疏请为驻军发放道仓剩米。清代德州的驻军主要是满洲驻防兵,平时负责德州一带的安全,遇有战事也会调往前线作战。当初,德州满洲驻防兵为500人,到了嘉庆年间,满洲军人已增至2700余人。虽然人数增多了,但他们的粮食供应指标并未增加,仍是岁支道仓米7800石,其中有折色3000石,即每石支银1两。当初之所以有折色的制定,是为了让士兵个人有点零用钱。那时粮食价格低,一两银子可买1石多甚至2石粮食,士兵乐于领银。但随着清政权的日益巩固和国家基本建设摊子的铺大,政府的货币发行量越来越大,现在的1两白银却连1石粮食都买不到,士兵生活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所以士兵都愿意废除折色米,按当初所定折色米的数量来领取粮食。
  由于士兵们供应的粮食一直是在山东督粮道仓内支取,此事引起了山东督粮道佥事孙星衍的注意。他算了一笔账,每年要将剩余粮食运交通州仓,需要花运费2000余两白银,如果给官兵废除折色,即就地将3000石粮食让驻军领走,国家就会节约很大一笔运费。驻防的满州军人也会因改领粮食而得到不小的实惠,等于变相提高了他们的待遇。这是一笔利国利军的大好事,遂将奏折呈了上去。
  不久,就得到了皇帝的批复,认为此议甚好并照准实施,驻德州的满族军人欢呼雀跃。民国 《德县志》和光绪 《德州乡土志》称孙星衍: “仁民爱士,怀德畏威。名臣硕儒,端此风度”。

发现和保护高贞碑

  高贞碑,与高庆碑、高湛墓志合称 “德州三高碑”。此碑于嘉庆二年 (1797),有人在德州城北第三屯的河道内洗澡时所发现,众人用绳索将其拉于岸上,再后就无人问津。
  嘉庆十一年 (1806),孙星衍得到消息后,知道此地原是高氏墓地,此碑肯定价值不菲,便立刻叫上德州知州原逊志和督粮道库大使沈志水,赶到第三屯,后将碑移至州学棂星门内。孙星衍得到这块石刻非常高兴,当即写下韵文一篇,刻于碑阴: “碑浮卫水兮,移之学宫。墓崩弛兮其人传。惟贵戚之尚德兮,曷借勋名之灿然。我无建树于兹土兮,独好古以穷年。愧岘首之羊公兮,庶后人之宁想乎碑前”。他还写了一段跋语: “嘉庆丙寅 (1806)岁,王孝廉保训告我,德州卫河第三屯出高贞碑。与知州原逊志、库大使沈志水移置学宫”。署名 “赐进士及第山东督粮道阳湖孙星衍撰书刊记”。光绪二十三年 (1897) 《德州志略》载有封大受 《题孙渊如观察得碑图》七绝诗6首,宋芝山绘 “得碑图”一幅。
  又过了4年,身为山东布政使的孙星衍,于嘉庆十五年 (1810)正月十五日,又回到德州,将秦朝李斯写的泰山刻石铭文篆书残字29字,刻于高贞碑的碑阴。篆书下面的跋语是: “篆泰山刻石,以乾隆五年毁于火,传书漫漶。余藏有旧拓本,尚可寻求笔意。严君可均通篆法,因嘱双钩上石,勒德州学高贞碑之阴,以永其传。嘉庆庚午上元日兰陵孙星衍记”。
  在北朝碑刻中,高贞碑是最著名的石刻之一。碑高222厘米,宽98厘米,厚18.5厘米。碑额篆书阳文方笔 “龙骧将军营州刺史高懿侯碑” 12字。碑文计24行,每行46字,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 (523)立石,记载了高贞一生中的功德。此碑是北朝碑刻中方笔楷书的代表作品,点画清峻劲健,结字稳健俊整,字形微扁,底盘稍大,显得庄重稳健,在风格上已十分接近唐人楷法。北朝刻碑之所以为世人重视,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碑刻虽大多出于无名氏之手,但在隶楷错变的过程中,在楷法尚未完全成熟的蜕变时期,争奇斗艳,呈现出各种风貌。新中国建立后,该碑藏于德州市图书馆, 1981年调省文化厅,现藏于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

修建和经营平津馆

  孙星衍担任山东督粮道时的治所,在汉代曾是汉丞相公孙弘所封平津故址,因同是孙姓的原因,孙星衍便以 “平津馆”来名其书斋。闻名于世的 《平津馆丛书》、《平津馆文稿》、 《平津馆金石萃编》等书,都是在 “平津馆”内完成的。
  留有 《平津馆记》石刻。平津馆位于德州官家园林澄碧园的后院内的 “荷花池”(化龙池)北岸,过去叫做 “澄碧堂”,有正房5间和东西厢房各3间,孙星衍赴任后将其改为 “平津馆”。
  “平津馆记”一文,辑录在 《平津馆文稿》中。它是嘉庆十一年 (1806)五月孙星衍撰文,幕客钱泳书写的一块记铭碑。从珍藏的 《平津馆记》拓片来看,此石碑高0.94米,宽0.62米。题额为阴刻篆书“平津馆记”,旁小字为 “庚午岁重九日五松居士 (孙星衍)补题”。碑文有隶书12行, 186字,字体端庄淳古。篆书题额秀丽流畅。碑记文曰: “鬲津至平原曰平津。经汉高城入海,公孙丞相以此封焉。予参藩山左,驻节安德,地为平原故郡。当燕齐孔道,通人过访无虚日,非有翘材之馆也。官贫兼负帮项,布被脱粟,非以为诈也。位业去古人远甚,谢策甲科,偶相似,又不足述也。所以名吾馆者,以识风土古迹,后之士大夫为国树人,或有慕夫开阖之风也。铭曰:九河故道,鬲曰平津。有怀公孙,约己树人。臣门如水,常满车轶。清风在堂,金石声出。舍此传舍,名之强名。随会可作,相如复生。”
  平津馆起名还有另外一层涵义。史书记载, “平津馆”亦作 “平津邸”、 “平津阁”,汉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候,起客馆,开东阁,招请士人。后因以 “平津馆”等称高级官僚延纳宾客的处所。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吴明彻墓志铭》内有 “归平津之馆,时闻枥马之嘶,舍广城之传,裁见诸侯之客”之句。南朝·齐陆厥 《奉答内兄希叔》诗 “出入平津邸,一见孟尝尊”。唐韩翊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诗 “远属平津阁,前驱博望侯”。清郑燮 《李锴》诗 “西风吹冷平津阁,何处重寻孔雀屏”。由此可见, “平津馆”久负盛名,以其命名也是对来往客人的尊重。
  汇编平津馆系列丛书。 《平津馆丛书》是清代中期孙星衍编辑的一部以精校著称的综合性丛书。因平津馆为孙星衍的藏书之处,所以以此命名 《平津馆丛书》。
  该丛书收入古籍43种254卷,汇辑周秦以来的古籍,收集范围较为繁博。内容除收录孙星衍自著的 《尚书今古文注疏》、《芳茂山人诗录》 9卷外,主要涉及了兵书类、政书类、医学类等各类著作。
  该丛书在版本方面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所刻诸子杂史,底本均经过慎重的选择、鉴别。孙星衍是著名藏书家,所藏书籍多是宋元善本及秘府未收之书,这就为刊刻《平津馆丛书》提供了可靠的版本。二是所刻各书均经过精心校勘。该丛书中的大部分书籍都经过孙星衍亲自校勘,还有许多著名学者、校勘学家也参加了该书的校勘。如 《周书六韬》为孙志祖校, 《黄帝五书》为洪颐煊、顾广圻校等。据说,浙江临海人洪颐煊为此做出的贡献最为突出。
  洪颐煊是嘉庆六年 (1801)拔贡生,官广东新兴知县。从小才学过人,浙江学使阮元曾亲书 “鄂不馆”的匾额赠给他,后又调洪颐煊和弟弟洪震煊到杭州诂经精舍学习。在杭州学习时,洪颐煊帮助阮元校编著名的 《经籍纂诂》,并负责分纂《释名》、 《小尔雅》编韵,经学功底日见深厚。认识他们的人都称洪颐煊兄弟 “大洪渊博、小洪精锐”。
  嘉庆五年 (1800),山东督粮道孙星衍在西湖见到洪氏兄弟,十分欣赏他们的才学。次年,洪颐煊便受邀来到德州入住平津馆。期间,他为孙星衍撰编了 《孙氏书目》,又撰写了 《平津馆读碑记》 12卷,得到著名金石学家翁方纲的高度肯定。
  《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对 《平津馆丛书》的评价是: “周秦诸子,凡有疑似之处,有此校录,均可应刃而解。”
□孙鸿璋 张明福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孙星衍为官德州的峥嵘岁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