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原创文学的阵地
作者:刘平郭庆萍本报

庆云文苑的成员在企业采风活动中挥毫。



  在庆云,有一个网友俱乐部,以文会友,格调高雅,为文学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这就是“庆云文苑吧”——
  “庆云文苑吧”是一个原创文学团体,在庆云有着超高的人气,一群文学爱好者们在这里吟诗作赋、交流经验。成立3年来,它吸引了1200多名会员,几乎包揽了庆云所有的文艺爱好者及文化名人。

创建贴吧出于单纯的热爱

  “庆云文苑吧”的创建人信书勇是一个十足的文学爱好者。小学时,他就与同学合作进行创作,他负责写剧本,同学来配插图。上大学后,他与身边的一些热爱文学的同学组建了文学团体。信书勇说,他一直很欣赏欧洲一些国家的文化沙龙、文化俱乐部等形式,他觉得如果在家乡能够聚集一群热爱文学的朋友,不仅会提升自身的水平,对家乡的文化事业也是一种促进。
  出于对文学的热爱,2009年7月,信书勇在网上注册了“庆云文苑吧”,开始了把他的想法转化成现实。信书勇的这一行动,立刻得到了身边一些文学爱好者的响应,他们与信书勇一起,为办好“庆云文苑吧”出谋献策。为了聚人气,他们经常发藏头诗、文字游戏等。
  刚开始时,信书勇和他的团队想尽办法到处挖人。 “很多老师真可谓是‘三顾茅庐’请来的。 ”信书勇幽默地说,对于一些德高望重的庆云文化名人,他们在网上一遍一遍地邀请。同时,他们还在各大论坛、网站上一遍遍地发链接,提高贴吧的知名度。
  “可以说现在原创文学正在逐渐没落,其中一个原因是民间热爱文学的人们没有一个可以交流的平台,而‘庆云文苑吧’就是为大家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 ”“庆云文苑吧”会员、《庆云报》总编张金明认为,网络这种形式与报纸、杂志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大家可以随时进行跟帖,交流更加快捷、方便。
  “这里风气很正,因此吸引了很多文学爱好者加入。 ”信书勇说,会员中不仅有庆云本地人,就连浙江、河北的朋友以及远在海外的华侨加入。周边县市的一些文学贴吧,也经常向信书勇取经。

在这里,没有恶意的攻击,爱好者们得到最多的是鼓励

  庆云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庆云文化名人李保坤是最早加入“庆云文苑吧”的会员之一。
  说起“庆云文苑吧”,李保坤赞不绝口。但是,刚加入时,李保坤并不看好这个贴吧,因为他对这一网络平台心存芥蒂。原来,在“庆云文苑吧”出现之前,李保坤把他写的德州各县市的《文化旅游三字经》发到某贴吧上,没想到遭到网上的一堆恶评。 “有些批评简直是人身攻击! ”因此,李保坤对网络贴吧“很受伤”。 “本来是拿出来让大家批评指点的,但没想到竟会是这种结果。 ”有了那次经历后,李保坤虽然加入了“庆云文苑吧”,却经常一言不发,大多是看看别人都讨论些什么。后来,李保坤与信书勇成了新浪博友,并看到了信书勇写的《儒商赋》,这才改变了他对庆云文苑的看法。
  姜苓是一名美术老师,但是她以前却不怎么爱画画,因为画了也没人看。姜苓说,在加入贴吧之前,她有一两年没有画过画了。“其实两年前我就知道有这样一个贴吧,但是自己却没有勇气加入。 ”姜苓说,她每次进入贴吧之后,觉得里面人们的水平都很高,就不敢说话。后来,有朋友把她介绍了进来,并鼓励她把自己的作品发上去。令姜苓没想到的是,作品刚发上去,便有很多吧友给她回复,也有老师给她评点,说她画得不错,鼓励她继续努力。从那以后,姜苓重新喜欢上了画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用心守护这片文学的净土

  “这里就像是一个安静的花园,一点都不喧闹,在这里身心可以得到完全释放。 ”李金梅是一名会计,工作之余她喜欢写写散文。李金梅说,吧友们都很友好,不用担心会引来人们异样的眼光。
  “贴吧里发的帖子分类明确,并且都有一定的格式,很整齐、很规范,我们都小心地维护着。 ”原来,每个帖子的开头都要用中括号括起来,并取一个概括的标题。姜苓说,有一次,她的电脑出现了问题,怎么都打不出括号。姜苓在贴吧里询问,“有吧友告诉我可以把上面帖子的括号复制下来,我这才敢在群里发帖。 ”
  董春泽是庆云的一位企业家,也是文学爱好者。他说,以前每到晚上,经常会跟生意上的朋友打牌、喝酒,但是他并不喜欢那样的生活。后来,他发现“庆云文苑吧”后,便着魔似的迷恋上了它,有时一晚上都粘在网上。
  “自己的写作水平不高,加入贴吧就是想多学点东西。 ”董春泽说,“古人说 ‘见贤思齐’,我觉得这句话太对了。贴吧里老师们的修养都很高,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董春泽坦言,刚开始进入贴吧时确实抱有一定的私心。他最初注册的名字是自己公司的名称,目的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企业。但是随着深入地了解,董春泽悄悄地把自己的网名改了,“这里是一个纯粹的文学天地,不想破坏了这一净土。 ”
  作为贴吧的管理员之一,李保坤除了与吧友们交流作品,做得最多的就是把一些不规范的帖子修改成规范的格式,再把原帖删了,这样发帖人下次就会自觉按规范发贴了。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成了最勤奋的贴吧管理者。

线下交流,积极传播庆云文化

  “通过举办一些活动,‘庆云文苑吧’从网络走向现实。 ”信书勇说,贴吧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组织一次线下活动。
  早在创办初期,信书勇已经制定好了贴吧以后几年的发展计划。他告诉记者,网络文化是虚拟的,要想发展,必须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载体,只有虚拟文化与当地的实体文化相结合,才是“庆云文苑吧”的发展之道。
  “我们进行过多次采风活动,通过采风,既使网络里面的成员成为现实中的朋友,增进了成员之间的友谊,又给贴吧的文学创作带来新的素材。 ”李保坤说,每当开展采风活动时,众多文学名家积极响应,创作了以采风为素材的作品,“庆云文苑吧”成了原创文学的阵地。
  “前段时间到中澳集团采风,许多庆云的文学名人纷纷赶来参加。 ”说到这里,信书勇颇为感慨:“有好几位文学名家已经七、八十岁了,但仍坚持参加活动,当场挥毫,留下了一幅幅墨宝。这既是对我们的支持,更是为庆云文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年轻一辈很感动。 ”
  除了各处采风,“庆云文苑吧”每年还会举行周年庆典。信书勇说:“参加的人数由原来的十几人增加到现在的一百多人,影响不断扩大。我们要和众多爱好文学的朋友一道,将原创进行到底。 ”
  □本报记者 刘平 郭庆萍 本报通讯员 孙艳东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原创文学的阵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街巷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