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老屋如友

  宫玉河
  父母搬离家乡的老屋已经10多年了。然而,每逢春节回村拜年或者节日回家上坟,我和父母总要到老屋前看一看,哪怕只是探过墙头瞧一眼。父亲称它为家人的老朋友。是啊,“衣要新,友要旧”。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家乡连续三年夏秋暴雨成灾。1960年,我家的两座土房被泡塌。爷爷奶奶只好带着一家人寄居到了别人家——也巧,这一家刚去了东北,房子空着。也是这一年,父母结婚没有婚房,只好借住在别人家的偏房里。当时父亲在外地当老师,暑假里,要强的母亲和父亲一起,在倒塌的房子里扒出可以继续使用的砖、檩条、大梁等,准备重建家园。
  入秋,娘去割来苇子,请人打成苇箔。来年春,大水退去。娘到姑姑家借来一麻袋玉米,请人打坯。物料齐全了,接下来就是盖房的问题。
  那时候盖房,几乎全是人工劳动。先是打夯。十多个人一起,喊着号子,夯起夯落,把房基夯实。之后是和泥垒砖打碱脚,砖之上铺一层厚厚苇段,再上才是压坯。这样就有效地隔断了地下潮湿对房体的侵蚀。房子建好后,用麦秸和泥,把墙体厚厚地泥了一遍。这样的土坯房,能使用好多年。1961年暑假,房子盖好了。1964年腊月,我就在这座老屋出生了。
  老屋不大,共3间。每间也就15平方米。打我记事儿起,就感觉老屋沧桑:梁很粗,檩条相对细一些。梁、檩条、房顶的苇箔都黑乎乎的,似乎是油烟熏的。东间屋,一张八仙桌,方面圆腿,很是厚重。父母说,这个八仙桌得有100年历史了。中间是锅灶、水缸。西间屋,一个炕,炕上有时会被临时放上案板;地上,好几个高高低低的缸,盛的是米面油等。上高中之前,我一直在西屋居住。东屋是父母的卧室兼客
  厅。来客人,八仙桌前坐;人多了,坐在炕上。炕隔着承重墙和锅灶通着,以便冬天锅灶的火气暖炕。
  老屋的院子比较大,种了树,穿插着,还有时令的西葫芦、豆角、扁豆、丝瓜等。大门朝西,上封顶为门洞。门洞上有一横板,可以放杈、耙、扫帚、扬场锨等。门洞下,一辆小拉车靠边立着。院子里有几棵梧桐树。树之间,是麦秸垛、棒秸垛。我家养的驴常被拴在树上。北屋前是一片空地,常用作晾晒粮食和草。东窗前,是一个鸡窝。每天早晨,母亲都要给母鸡“过堂”——摸摸鸡有没有蛋。
  我和两个妹妹渐渐长大,父母为此就又加盖了一座西偏房,相当于两小间的面积。我上中专后,父母未雨绸缪,要给我做娶媳妇的准备——打家具。记得我跟父亲一起,到木材市场买来木头,请了两个外地的游走木匠,打了一张床,一个立橱,一个梳妆台,一张桌子,做好后放在西偏房里。后来,西偏房成了我的婚房。过年过节和周末,我和太太孩子回来后就住在这里。
  20世纪80年代,房子碱脚的青砖碱得厉害,父母就采取抽去旧砖换新砖,外面水泥抹平的办法,使老屋又居住无虞。看到各家各户都盖起了全砖的新房,20世纪90年代中期,父母想翻盖老屋,我拦下了。我当时就有了把父母接到城里住的想法。
  2010年夏,雨水特别大,老屋东窗上头的房檐有些毁坏。终于,父母接受了我的劝说,主要家具和包裹细软搬上车,彻底离开了老屋。前几年,农村搞宅基地确权,宅基地证和房产证到手,60多年的老屋终于有了“名分”。父亲说,得把老屋修葺一下,他还想回去住住。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老屋如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周末】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