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区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文明新区目之所及皆“美景”

①董子文化街景区景色宜人


②立体斑马线引导文明出行


③志愿者在小区开展文明宣传


  记者路龙帅李隆欣通讯员韩哲刘畅
  一路春色满目新,满城文明处处景。漫步天衢新区街头,无论是晨曦初露的清晨还是华灯初上的傍晚,在绿树掩映的公园广场,人们或跳着广场舞,或慢跑健身,享受着城市发展带来的惬意;街道社区里,尊老爱幼、其乐融融;道德春风处处涌动,善行义举层出不穷,文明城市创建蓄势待发,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天衢新区持续推动文明城市创建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塑造城市人文魅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令城市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不断改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高位推动 同心共建文明城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次大考,比拼的是勇气,考验的是担当。同时,这项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深耕细作、久久为功。
  “我们始终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推动地区发展、造福一方百姓的民生工程,坚持‘一把手推动’,以‘创城’惠民、为民、利民为目标,切实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天衢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董伯驹说。
  每年春节过后不久,天衢新区都要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总结过去,开启新篇。今年的全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要求,全区上下要切实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增强决胜信心,拿出决战姿态,以最高要求、最严标准、最快速度查漏补缺,全力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
  会上,区综合执法部、区建设管理部、长河街道、德州交警直属二大队等9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先后作了表态,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创建目标。
  据董伯驹介绍,天衢新区落实区级领导分线牵头负责、帮包重点点位责任制,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聚焦缆线杂乱、社区小区秩序管理、市场提升等重点问题,强化措施,补足短板,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过硬、全面提升。
  自去年以来,全区累计完成小区、便民市场、背街小巷等缆线整治约1.6万米,废线清除约0.7万米;施划停车位9235个、标线施划4.7万米、增设标志牌2383块;在126个小区主要出入口设置宣传栏273组……
  按照“改造达标一批、优化完善一批、示范引领一批”的要求,全区各相关部门、镇街通力配合,对5处农贸市场进行提升改造,形成标准化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市场提档升级。累计投入1.3亿元,成功完成宋官屯小区、新城市花园和湘江小区等3个老旧小区改造;对地毯厂宿舍、油棉厂宿舍、三水厂宿舍等7个“三无”小区,投入4500万元完成改造,组织镇街聘请物业企业进驻,推动实施正规物业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创城为民”的理念。
  董伯驹表示,天衢新区将持续深入开展小区居住环境、农贸市场环境、街巷道路环境、广场公园环境、城乡接合部环境、村镇人居环境六大环境提升行动,大力推进网格化责任体系,建立周调度工作机制,全面实施清单式治理模式。同时坚持标本兼治,集中力量组织突击攻坚,聚焦短板弱项,对辖区内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三无”小区、农贸市场等重点对象分门别类、挂牌作战、销号管理,确保全覆盖、高标准、快节奏,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高质量达标。
  创建惠民 提升群众幸福感
  “以前绝对想不到这个住了十几年的老小区会大变样,小区内违章建筑全部拆除,绿化带重新种上了绿植,破损的基础设施进行了修理和更换。楼道白了,路灯亮了,积水的路面平整了,楼下还有个健身小公园……亲戚来做客,都说小区变了样。”家住宋官屯街道湘江小区的居民刘振生开心地向记者细数着身边的变化。
  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方便市民生活的重要工程。天衢新区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强道路建设,增加城市绿化,努力给百姓营造清新舒适的生活空间,提升城市品位,夯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基础。
  “作为城市的‘筋骨’,道路事关城市形象和市民出行。我们持之以恒地推进路网建设和道路设施改造提升,优化市民出行环境。”市城管局天衢新区分局相关负责人赵金林说。
  自东方红路绿道正式建成后,途经东方红路上下班的张志超将出行工具由汽车换成了自行车。“每天骑在路上,和绿树为伍,呼吸着新鲜空气,非常惬意。”张志超说,和他一样的骑行者还有很多。
  东方红路绿道原为机非混合车道,在上下班高峰时段车流量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改造后绿道西起东方红路岔河桥、东至晶华大道,贯穿天衢新区的多条道路,串联起整个长河公园,集绿化、交通、观光、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德州绿道绿廊家族中的“新星”。
  “城市绿道建设注重人性化设计,在满足了城乡居民休闲健身、绿色出行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绿道服务设施,保证大家安全、便捷、舒适使用。”赵金林坦言,通过城市绿道建设,不仅改善了慢行交通环境,完善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方式,倡导绿色出行,从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不仅如此,天衢新区通过连通周边绿道,完善区域绿道网络,充分整合绿道周边配套服务设施,从而实现10分钟商业生活圈、5分钟休闲娱乐圈,让绿道与市民的生活充分互动,创新式打造了“互动型”城市绿道。
  近年来,天衢新区还对绿化进行大规模提升改造,着力提升城市绿化品质,种植花灌木,增加常绿树种占比,为城市增彩添绿,塑造“步移景异”的特色城市景观,让市民享受生态之美。
  “以城市道路绿化、社区绿化、立体绿化、公园绿化建设为重点,串联升级现有生态廊道、湿地公园,增补城市公园、楔形绿地,打造‘绿、美、香、彩’的城市生态系统。”赵金林说。
  此外,天衢新区将公园、公共绿地建设纳入文明创建重点工程。在长河公园景区建成启用了健康主题公园。减河国家湿地公园持续增绿植绿,成立了减河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设置绿化组专人负责植树造林、绿化养护等工作,目前湿地公园绿地率达70%以上。公园内的各类旅游设施、贯穿减河的自行车赛道、别具特色的休闲木屋、绚丽多彩的绿化景观,成为游客周末及节假日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文明培育 德善之光耀新区
  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不仅要看城市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更要看市民的文明素质。
  餐馆内,“适量点餐、杜绝浪费”“文明用餐、勤俭节约”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小区里,垃圾分类持续推进,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行走在大街小巷,交通秩序井然,排队上下公交车、“礼让斑马线”成为市民自觉行为。
  天衢新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培育各类载体,推动公民道德建设,让德善之光闪耀每个角落。
  “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关爱未成年人,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如今,行走在大街小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文明礼让、尊老爱幼等一幕幕暖心故事不断上演,小城大爱,全民创城,犹如一股股清风扑面而来,不断向人们传递向善向美的正能量。
  天衢新区结合实际,常态化、精细化、长效化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培育行动,在社区、小区、商超、景区、公园、主要交通路口等人员密集部位和时间段集中播放创城公益广告,增设宣传栏、展架、景观小品等,组织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入户发放调查问卷和文明手册,多渠道、多层次营造“人人参与创城、创城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此外,天衢新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深入社区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宣讲,让居民了解文明城市创建的内涵和意义,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在激发广大居民对创城认同感的同时,吸引和带动了更多居民加入文明创建队伍中。
  截至目前,全区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23处,注册志愿者6万余人、志愿服务队300余支、开展志愿服务项目1万余个。“近年来,我们以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为依托,注重整合资源、抓实常态长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拓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如今文明之花在全区华丽绽放。”区党群工作部副部长王涛介绍。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是一段永无止境的“自我提升”。在永不停歇的文明创建之路上,每一位天衢新区人将自我加压、砥砺奋进,不断丰富着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向着文明新高峰奋力攀登。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文明新区目之所及皆“美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创城】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