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五月的田野

  马玉凤
  初夏,习习的凉风拂在脸上,让人好惬意啊。我沿着宽阔的柏油路,来到郊外田野。放眼望去,无边无际的麦田,像绿色的海洋,碧波荡漾,蕴含着丰收的希望。
  麦田与蓝天交会的地方,是错落有致的大白杨,郁郁葱葱,环抱着秀美的小村庄。高高耸立的风力发电机,三个长长的扇页在微风里缓缓地转动,仿佛向田野上的人们招手致意。飞防作业的遥控无人机,在麦田上往返飞翔,给小麦补充着丰富的营养……
  如果,你是一个专业摄影师,来到这充满魅力的田野上,随便按一下快门,就是一幅精美绝伦的摄影作品。如果去参赛,说不定能拿大奖呢。
  田野上的小麦已进入灌浆期。节气不等人,“小满”将至,离小麦收获的“芒种”只剩20多天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绿荫遮蔽的桥头上,坐着七八个中老年村民,从容悠闲,侃侃而谈。侧耳倾听,正谈论着国际、国内大事:俄乌冲突对粮食价格的冲击;南方的小麦正在收割;个别地方高价收购青小麦作饲料,已被有关部门明令禁止……我不由心生感慨:新时代的农民正被时代的浪潮刷新着,多数村民用上了智能手机,大事小情,在手机上一览无余。更有一部分年轻农民,用上了平板电脑,在互联网上学习各种农业科技。农民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有了质的提升和改变……
  “天凉收麦子。今年的小麦产量肯定不低。你们看看,麦穗10厘米长,包穗的旗叶也又宽又长!”一个年长大叔的经验之谈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连忙走进麦田,仔细察看,果然如此啊,哈哈,这都是丰收的昭示啊!去年的小麦已经很高产,今年的亩产量再创佳绩,我兴奋不已,心潮开始奔流不息。
  追溯农民种麦、收麦的历史,真是用辛苦和汗水书写的记忆。60年前,祖辈的人种麦收麦,全凭两条腿和一双手,忙碌半年,亩产量只有二百多斤,全靠吃粗粮野菜艰难度日。50年前,父辈们在生产队种麦收麦,虽然有了一件两件的机械帮忙,但还是以人力为主,辛苦劳累换来的只有亩产四五百斤的产量。30年前,我们这一代农民,收麦轧麦已经基本普及了拖拉机和脱粒机,可是,抖麦、翻麦、堆麦、扬麦等,这些琐碎的工序还是要人工操作,一场麦收下来,人们累得筋疲力尽,每亩八九百斤的产量,已经让人们非常欣喜。
  如今,小麦亩产量已达到一千三四百斤,联合收割机收获完毕,麦粒直接拉到粮食收购点售卖。站在地头打个电话,销售农资的工作人员,直接把化肥种子送到地里。播种机把玉米种耩进地里,“小农水”灌溉之后,整个夏收夏种工作便宣告结束。农民从以往繁忙劳累的麦收耕种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外出打工,或者通过网络平台上搞多种经营。随着农业种植由机械化向智能化一步步迈进,现代农民那真是生活在蜜罐里了。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春风化雨,改写了农民两千多年来种地纳粮的悠久历史。现在种地不仅不交“皇粮国税”,政府还给种田农民各种优惠补贴和助农支持,这是史无前例的撼世之举啊。农民的幸福生活真是“吃着甘蔗上楼”——步步高、节节甜!党和政府的恩情,永远镌刻在我们亿万农民群众的心坎上。
  桥上的乡亲们还在谈古论今,桥下的河水静静地流淌。我捡起一颗小石头投入到河水中,一圈圈涟漪层层散开来,恰如我的心中,幸福的波纹也在欢快地荡漾。今年又是丰收年啊!我感慨着!
  我深爱这凝聚着希望,充满着幸福的五月的田野!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五月的田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周末】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