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以改革之力澎湃发展新动能
——我区锚定“四区”建设、实现“五个走在前”系列报道之一

德州联合石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车间内生产螺杆钻具


在山东英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产订单手机配件


威讯联合半导体(德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对产品进行检测


德州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


京鲁数谷产业园区全貌京鲁数谷产业园区全貌


  记者董天力本报通讯员刘铭
  3月21日,在全市招商项目线上签约暨重点项目开工调度工作会议经开区分会场,10个产业层次高、引领作用强、发展前景好的优质项目在线上签约,涉及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特殊时期,这场不见面的签约为“投资经开”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改革者进,创新者强。
  为全面激发发展活力、创造力,我区不断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找准关键点、切入点、着力点,改革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全区思改革、议改革、谋改革、促改革的氛围日益浓厚,全面深化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为打造改革开放示范区提供了充沛的改革动能。
借势借力 抢抓机遇求突破
  3月25日,高新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里塔吊林立,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目前1栋楼已封顶,其他5栋正在加紧建设,预计6月底前全部完工。”德州建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部长张良介绍,该项目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示范园区包括高新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11个产业园区,拟引进一批实力雄厚、主业突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精准对接京津冀产业转移。
  去年以来,我区聚焦强工业上项目、搭平台优环境、抓改革促开放,抓实抓紧国家北方应急医疗救援综合示范区、中机寰宇、有研靶材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开工,山东有研硅单晶半导体材料与技术实验室获批2021年全市唯一的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一组数字可以生动展现经开区改革开放的澎湃活力: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7.19亿元,同比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9.73亿元,同比增长14.09%,高于全市平均1.79个百分点。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省“十强产业”、五大工业领域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17.2%,全区经济整体实力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的机遇,全面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把握德州由服务保障转变为双向流通的定位,当好德州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地、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打造多元人才集聚高地主战场。”2月15日,全区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震秀的讲话掷地有声。
  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示范园区作为我区对接京津冀的桥头堡,总建筑面积22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5.6亿元,目前,已有6个地块开工建设。中机寰宇认证检验有限公司、英望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海鹏辉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等企业确定入驻,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休闲食品加工等领域,预计总投资约40亿元,全面达产后将实现年销售额43.8亿元。
  “经开区管委会为盘活闲置资产,与展誉数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将太阳能(德州)小镇科技园区共同打造为京鲁数谷数字经济赋能中心。”京鲁数谷产业园招商总监孙志武说,园区依托大数据产业资源优势,以打造“中国城市大数据产业研发·投资·运营商”为目标,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多维度的资源聚合,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提供更大支持。随着企业的入驻,目前京鲁数谷已形成以政府立园、企业运作、统一规划、资源共享为理念,以创新集聚、开放融合为主线的产业发展格局。
  站在新起点,我区将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示范园和京鲁数谷数字经济赋能中心协同发力,促进当地产业渗透融合,推动产业协同联动集聚、生产要素跨界配置,优化调节规模经营,以点带面、整体突破,努力构建省会经济圈创新共同体。
蹄疾步稳 勇闯改革“深水区”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态势、新挑战,我区主动适应、积极应对,着力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推进国资国企、行政审批、政策红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建能集团发挥国有独资公司的规模效应和‘拳头’作用,推动项目建设和资本运作市场化。高创中心重点负责全区科技企业的引进孵化培育、天使投资、科技园区运营及企业技术交易、人才项目申报等科技服务。德州园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引入产业引导基金及产业链投资导入等模式,力争形成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区财政金融部副部长王梓羽说,经开区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大力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新成立德州园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推动园区运营开发平台化;改组德州市开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推动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精准化;重组高创中心,做强建能实业集团。目前,全区已基本形成一个布局科学、主业清晰、实体运营的国有资本顶层架构。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近年来,我区立足群众切身利益,破解热点难点问题,改革首创亮点频现: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意见》,首次设立科技创新驱动财政专项资金,每年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等;主动对接企业、靠前服务,指导开融公司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与英望科技签订5000万元额度合同,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首笔资金946万元已于去年5月21日投入企业;奥链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在区审批部申请的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备案获得省级批复,成为全区承接省级权力事项以来第一家获得该事项备案批复的企业;市民李媛媛利用东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智能审批终端成功办理了个体营业执照,是我市首张在社区通过智能审批设备“秒批秒办”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一次次首创正是一系列改革持续推进的最好体现。
  为充分谋划改革全局,把握好改革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今年,我区将深化“双线并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持续推进标准地改革、区域化评估、多测合一、联合验收,扩面试点审批承诺制、信易批事项,实现项目审批全市最快。以获批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试点为契机,搭建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省孵化能力强、聚集程度高、质效双优的上市公司孵化聚集样板区,今年将实现1家公司过会,1家新三板挂牌,12家企业齐鲁股交中心挂牌。
壮大产业 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
  敞开大门、打开窗户,新鲜空气才会源源不断,发展的新动能才会持续涌动。
  “从建厂时的小规模量产到大批量生产,再到亚太地区不可缺少的工艺研发基地,威讯联合半导体(德州)有限公司用短短2年的时间就达到了北京分公司8年的发展水平。”据该公司总经理段树刚介绍,威讯公司始建于1957年,总部设在美国,产品主要是手机芯片,客户包括苹果、三星、华为等国内外知名手机品牌商。
  2001年试水中国市场,在北京市设立第一个分厂,2013年该公司决定将第二分厂建在德州。
  2021年,威讯联合半导体(德州)有限公司1至11月实现营业收入53亿元,成为当时全市新增的第一家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的工业企业,实现了企业历史性跨越,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威讯德州公司来到经开区,带来的不仅是进出口额和利税的增长,更是带动了我区电子信息产业迈向高端。”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元同说。
  威讯公司在外贸方面取得的长足发展,只是全区外贸工作显著成果的冰山一角。去年以来,全区货物进出口额、已注册服务贸易企业一路飙升、遍地开花,一件件“德州造”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数据显示,2021年全区实现货物进出口额112亿元,列全市第2位,同比增长19.2%,跨境电商9710报关出口1362万元。服务贸易实现5.5亿元,其中,在服务贸易重点监测企业直报系统中,已注册服务贸易企业18家,兆维铁塔、德建集团、美利达、科兴天然气、中大贝莱特、威讯半导体等12家企业填报信息38条,填报金额1757.5万美元,合计约11433.5万元。实际使用外资2136万美元,同比增长48.44%。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一带一路”、RCEP经贸合作示范区、中国北方对接东盟的重要支点,我区大力支持本土外贸企业做大做强,积极组织企业申报2020年区级外经贸发展扶持资金,为114家企业申报资金支持1508.2万元、申请到位省级商贸发展和市场开拓专项资金79.367万元。为有效拓展外贸发展空间,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广交会等展会,为企业提供对外展示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拓展境外市场。其间,凯狮商贸与瑞士伊斯泰克硬质合金达成采购意向,成交额达200万美元。组织60余家企业参加商务部、省商务厅组织的RCEP政策培训、跨境电商出口专题培训会议,提升企业外贸业务能力。
  “坚持‘挖掘存量、扩大增量’两手抓,引导外贸企业扩大进出口规模,鼓励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战略资源型产品进口,提高出口退税资金池效用。”王震秀说,下一步,我区将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做大做强“互联网+外贸”,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确保今年完成121亿元外贸进出口、3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任务。规划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力争综合保税区、合作共建园区、对口援疆园区、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尽快破题。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以改革之力澎湃发展新动能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