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袁桥镇村民捐老物件,让农耕文化“住”进乡村记忆展厅——
传承乡村记忆 留下浓浓乡愁

乡村记忆展厅一景。 记者路龙帅摄


  □本报记者路龙帅本报通讯员刘铭孙培昌
  7月28日,袁桥镇后赵村80岁党员赵兰桂将收藏多年的水准仪和塔尺送到袁桥镇乡村记忆展厅,让这个记录时代变迁的展厅又多了一件“宝贝”。
  走进袁桥镇乡村记忆展厅,柴灶、算盘、缝纫机……一件件老物件勾起了人们无限的回忆。据了解,袁桥镇乡村记忆展厅建于2016年,2018年进行了扩建,位于袁桥社区C区,主要分为生活区物件、生产区物件和新时代新生活区三大区域。“这套工具是用来测量高低和计算土方的,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泛应用在修路、修河等工程中。 ”赵兰桂说,他曾是一名从事水利工作的技术员,从1967年开始,就一直在袁桥镇工作,直到退休,这套工具一直由他收藏。
  赵兰桂在参观乡村记忆展厅后,决定把这套给镇上作过贡献的工具送到展厅,让这物件有个好归宿。
  据参与筹划建设乡村记忆展厅的袁桥镇党建办主任许珂介绍,乡村记忆展厅陈列的98件老物件,均由周边村民提供,包括之前用过的劳动工具、老家什等。
  展厅里一双栩栩如生的虎头鞋格外引人瞩目,这是碾子赵村80多岁的老党员马庆莲专门为展厅缝制的,她还专门邀请了社区一位101岁的老人帮忙画了鞋样,才制作出这双小巧精致的虎头鞋。“俺们年轻的时候,虎头鞋很流行,样式也很多,现在穿的少了。 ”马庆莲说,得知镇上建乡村记忆展厅的时候,她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绣了一双送到这里,为的就是让现在年轻人了解过去的生活。
  乡村记忆展厅生活区还原了村户老屋的状况,土炕、柴灶、水缸等等一应俱全。
  工作人员还收集了上世纪50年代的结婚照、七八十年代的文艺演出团照、学校毕业照等,制作成“袁桥人的记忆”展区,记录人们生活的变化。
  在新时代新生活区,88张笑脸拼成的照片墙,让大家充分感受到新时代袁桥人满满的幸福。
  随着东部城区的快速发展,袁桥镇也有了新的面貌,展厅里德州东站等标志性建筑及新建社区展示着袁桥的活力,各村村史村志则记录着袁桥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这个展厅一方面是要为社区居民留住乡村记忆,另一方面是用于青少年的教育,每逢假期我们都会组织青少年到这里参观学习。 ”袁桥镇社区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马迎春表示,向年轻一代展示这些老物件,就是希望他们了解袁桥的发展史,让他们感受并学习老一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传承乡村记忆 留下浓浓乡愁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