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作为全市教育阅读先行试验区,我区创新实施“三二一”模式,使阅读成为教师成长、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
4教师全国论坛推介特色阅读
  □本报记者于春芝本报通讯员王立青
  “德州的特色教育阅读模式为孩子们培养了好的阅读习惯,同时通过特色阅读也将推动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8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读写活动暨2019阅读育人高峰论坛上,我区4名教师推广了阅读教育的经典案例和优秀成果,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多位专家表示,德州的教育阅读成功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式的阅读体系,这个探索值得向全国推广。
  事实上,作为德州市教育阅读先行试验区,我区早在2015年就确立了“教育阅读”的工作思路,将阅读作为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落实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并推行“三二一”模式,即师道阅读、家道阅读、学道阅读三个维度,学生阅读运动会、交流展示会两项活动,定期考核的一种评价方式。如今这一模式在我区特色学校多点开花并走向了全国。
  师道阅读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师道阅读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为目标。通过阅读,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改进教学行为,以实现有效积累。如今,这一模式已在我区多个学校落地生根。
  潘琮琮2012年来到沙王小学,目前任三年级班主任。从一年级开始,她就将阅读作为自己每天必须完成的“作业”,慢慢地,她认识到了阅读的好处,“阅读经典让我眼界开阔,以前都是粗略知道一些经典片段,但细细读来却能产生一种新的认识和共鸣,让我在教学的时候更加游刃有余。 ”
  沙王小学校长张春霞介绍,师道阅读以“运行道”和“评价道”为主线,一周精读一篇文章,一个月购买或借阅一本书,一学期精读一部经典名著,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目前,学校编写了《师道阅读指南》《师道阅读手册》,研究成果在陵城区、夏津县以及菏泽市等地的20多所基础薄弱的中小学进行了实践推广检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道阅读为学生提供进步阶梯
  去年起,曹村小学提出“知识改变命运,阅读成就未来”的口号,推出学道阅读,通过制定阅读考级制、开展阅读运动会等方式,以考核促阅读,以比赛展乐读,以评价验成果。如今,曹村小学师生的主动阅读已蔚然成风。
  以读书系列活动为载体,以阅读考级、阅读运动会为主要推进形式,这是学道阅读的新模式。今年世界读书日前夕,曹村小学举办了首届阅读运动会,将阅读与运动紧密结合,受到学生的欢迎。曹村小学学生叶朝宁说:“这种形式既能感觉到运动竞争的激烈,也可以把平时阅读积累的知识展现给大家,我觉得非常高兴。 ”
  曹村小学校长曹爱芹表示,学道阅读就是以考核、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为落脚点,着力推动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工作。为此,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学生阅读评价体系,如学生阅读考核表、阅读生肖卡等为学生阅读提供进步的阶梯,激发学生更大的阅读兴趣。
  根据不同学段,学道阅读创新了多种形式,康博小学的“整本书阅读”项目,探索建立学校的全科阅读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
  家道阅读让家长走进孩子内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道阅读即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愿成立“家庭教育阅读俱乐部”,开展亲子共读、家长阅读等相关活动,让家长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付庄小学校长乔连杰表示,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家长的陪伴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从去年开始,学校推出了家道阅读,开展亲子阅读、读书论坛等家道教育活动,让家长参与引导学生读书,记录孩子们读书的收获。
  付庄小学制定了家道阅读实施方案,先发动每班20%的学生自愿参加,向家庭传授基本的阅读知识。在20%学生的带动下,今年这个比例已提高到50%,阅读已经成为付庄小学校园里的一种“时尚”。“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读书的魅力,品格也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在陪伴中,我和孩子的交流话题更多,能轻松地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三年级二班学生刘坤子阳的妈妈道出了不少家长的心声。“有家长的陪伴,孩子们的读书兴趣越来越浓厚。 ”付庄小学教师杨洪霞说,家道阅读既帮助家长找回自我,又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落地。
  我区各校根据各自特点,创新家道阅读形式,赵宅中心小学开设的亲子吟诵班,有效提升了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提升教育软实力,关键在于阅读。 ”区社会事业管理部副部长、德开小学校长孟杰表示,经开区教育阅读“三二一”模式的实施,让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全面提升——3人获评齐鲁名师、名校长,3项课题入选今年省重点课题,居全市第一,已然成为推动我区教育发展的新引擎。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4教师全国论坛推介特色阅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