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上接1版)
  村里拆迁前,他经营一间销售五金件的门市;村里拆迁后,全家人都住上了楼房,还用门市置换了一套200平方米的门市房,一年租金就收入5万元。“我前一阵算了一笔账,去年一年全家共收入了17万元,前几天儿子开了一家西式糕点店,我投入了十几万元,一点没觉得有压力。”孙泽成笑着说,“村里的发展就是乡亲们的坚强后盾。 ”
  “前几天我们刚完成了二次配股,全村1650名村民都是村集体经济的股民,每一股的价值达到了28万元。”高连明说。
  “可不是光领钱,村里给咱们发的福利也不少,咱自己没想到的集体都给想到了!”王春玲说,每年春节,村里每个人都能领到集体发的40斤面粉、10斤花生油、10斤大米、10斤水饺粉、5斤带鱼、1斤香油、1只扒鸡、150元(鸡肉、鸡蛋、猪肉)票等福利物品。中秋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九九重阳节等节日,村里都给村民发实物福利。“一年下来,男女老少轮一遍。 ”她笑着说。
  现如今,簸箕刘村原集体经济组织村民60岁以下的每人每月发放800元生活补助;60岁以上的发1500元;70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村“两委”成员到老人家里送生日蛋糕,还发慰问金;90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慰问金1万元。“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可得保持硬朗的身体。 ”高明义说,他现在自己上四楼都没问题,每天都要下楼锻炼身体,保持好心情。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创幸福基业,奉百姓至尊’是我们村‘两委’成员及70多名党员始终坚守的一份信念和初心。”今年33岁的村“两委”成员周国兴,2010年大学毕业后,赶上村物业办招聘大学生,立即报名参加考试,回到村里为村民服务,检查村内卫生、确保社区消防安全、村民有困难及时提供帮助,这个年轻的簸箕刘村年轻人干的每件事儿,乡亲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2018年村“两委”选举,他高票入选村“两委”成员。
  “好作风要一代代传下去,簸箕刘人的好日子还要靠年轻一代的继续奋斗。 ”高连明感慨地说,村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里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是远近有名的“全国文明村”。“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乡亲们异口同声地说。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上接1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