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河沿岸防护林带。 记者王志伟摄
□本报记者钟伟本报通讯员张浩高磊
5月20日,沿着减河东岸滨河路北行,两侧绿浪翻涌,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减河东岸滨河路两旁就是鲁冀边界防护林带,宽200米、长12.6公里,整个林带主要分布在赵虎镇,南起避雪店村,北至方庄村,途经沿线9个村庄。
“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基础产业,更是一项绿色文化工程,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撑点。 ”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开区坚持生态与建设共生,抓住鲁冀边界防护林带建设工程的契机,大气魄、大手笔开拓绿色,浓“绿”重彩,积极打造高标准生态廊道系统,当生态廊道建设先锋,让经开区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层层发动,植树造林 2月,严寒依旧,区三农事业管理部工作人员便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查,提早规划、安排布置绿化造林工作。
3月、4月,大地回春,区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施工一线,带领机关干部来到赵虎镇植树造林现场,带头植树。
今春,我区在鲁冀边界防护林补种4万余株。区领导高度重视,把该项工程作为当前林业生产的重中之重,多次召开座谈会进行落实。
相关部门和镇街按照工程要求,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造林计划,调整土地,调运苗木,迅速展开造林绿化。镇街与各村层层签订绿化责任状,把绿化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村、户、地块和个人。区三农事业管理部林业部门还成立技术服务小组盯在造林一线跟踪服务,高水平设计,高标准施工,为造林绿化提供技术保证。
不仅如此,我区还大力发动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到植树造林的行动中来。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3月份以来,我区有10万人次参与到绿化大军中,仅全民义务植树日就植树60余万株。
自2016年起,我区加大资金配套力度,在规划范围内植树造林的农户与社会投资方每种植成活一棵树补贴8元,每亩上限83株,带动了农户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因地制宜,打造精品 在鲁冀边界防护林建设中,我区按照适地适树原则,根据不同地块条件,结合当地群众意愿和种植习惯,选择适宜树种,合理营造混交林,优先选用速生杨、柳树、白蜡等,经济林选用市场前景较好的核桃树、柿子树等。
除此之外,我区还针对德滨高速、北外环、南外环和幸福大道等重点道路,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累计投入土地流转租金和工程绿化资金近亿元,把重点路网打造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开发区绿化建设中,我们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要因地制宜,二是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区三农事业管理部主任科员赵双全介绍,按照“精品工程、示范工程”的总要求,经开区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绿化,选择适宜本地的乡土树种为主,引进外地优良树种,实行乔、灌、草、花合理搭配,配植大量的彩叶树种,充分发挥林带景观、遮荫、除尘和生态效益功能。
在各项绿化施工作业中,我区做到了统一整地标准、统一调剂苗木、统一进行栽植。积极推广工程化、机械化、专业化造林,应用根宝、ABT生根粉、树下覆膜等造林新技术,确保了造林质量。经验收,我区绿化造林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
强力推动生态建设,造就了上好的绿化造林效果。如今,全区林地面积达19.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42.67%。
完善机制,科学管护 从4月27日开始,我区对减河沿线等重点绿化工程使用飞机喷药,主要预防美国白蛾、春尺蠖等林木有害生物。
这是全区今年第一次飞防作业,计划70架次,飞防林地面积约4万亩。作业区域包括减河两岸、岔河东岸、京台高速、德滨高速、大外环、城区主要道路绿化带等,确保“有蛾不成灾”,全年无疫情。
植树造林“三分造,七分管”。为巩固绿化建设成果,我区按照“属地管理,政府牵头,分级负责”的原则,着眼于解决绿化突出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两手抓”。
一方面,加大对林业病虫害监测、普查和防治力度。进一步完善林木病虫害监测体系,加强对通道林带的病虫害监测和普查,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及时监测各林带的林木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防治,使林带完好率达95%以上。
另一方面,建立区、镇街、社区(村)齐抓共管的绿化管护长效机制,健全“绿线”管理制度,坚持依法兴林与依法护林相结合,理顺绿化管理体系,使通道绿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依法查处毁林案件。抽调专人进行定时和不定时检查,对林内焚烧秸秆、倾倒垃圾、放养牲畜等违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