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县以社区为主体,与企业、商超合作,推行移风易俗积分制——
服务换积分 处处能兑奖
□本报见习记者赵鑫玲本报通讯员孙华美

  “兑一盒牙膏、一提纸巾……麻烦您帮我查查我的积分还剩多少?”11月18日,晏城街道永嘉社区居民赵立正在用他参加志愿服务获得的积分换取生活物品。
  今年以来,我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以积分兑换为抓手,结合反对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探索实施移风易俗积分制,通过制定评价标准和积分办法,对群众移风易俗情况进行积分评定,利用道德银行、“蒲公英超市”、雨滴银行等文明实践载体给予激励嘉许,鼓励辖区居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方式获取积分,兑换相应奖励,营造破陈规、除陋习、弘扬文明新风的浓厚氛围。
  “参加社区活动,就想着助人为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想到帮助别人,自己也能受益。”赵立说。在晏城街道永嘉社区,干净整洁的货架上各类洗化用品、粮油副食摆放得整整齐齐,每一件物品都被明码标“分”。居民们用参与志愿服务、公益事业、社区治理等方式积攒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累计积分越多,兑换的物品价值就越高。社区还详细制定了志愿者积分管理办法、兑换细则,不仅用志愿服务小积分撬动社区治理大循环,提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也“兑”来了文明新风尚。
  让有德者“有得”,给实干者“实惠”。我县依托105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以各社区为主体,积极与辖区内企业、商铺进行合作,在传统积分兑换的基础上提供更加多样的服务,充分释放“小积分”的“大能量”,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文明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
  “积极响应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经常参与村集体活动和志愿服务的,要给予积分奖励。”胡官屯村党支部书记袁本广说,近日村子正在通过积分评选文明家庭。据统计,自实行移风易俗积分兑换制度以来,我县辖区内大操大办现象已经明显减少,参加积分兑换的居民越来越多,移风易俗深入人心。
  接下来,我县将继续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事事可积分、处处能积分”的运行机制,不断创新积分兑换形式,鼓励群众成为移风易俗工作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切实让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让文明新风吹遍每个角落。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服务换积分 处处能兑奖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