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王庙农民“循环链”上发“生态财”
初步形成十大农业循环产业 全镇农民年人均增收上千元
作者:王怀明
  本报讯(记者王怀明 通讯员刘淑义)6月4日,午后阳光夺目,热气逼人。王庙镇百通庄园,一座座蔬菜拱棚泛着耀眼的光芒,整饬的农田上,碧绿的白菜、深绿的玉米苗长势喜人。
  西红柿大棚内,青色的枝缀满翠绿的果,泛红的果点缀其间,格外显眼。庄园工人张安英提着果蓝正在摘果,“这十几棚西红柿不上化肥,不打农药,全是有机的,现在每天能摘2000多斤,全部卖给了济南银座商场,价格高着呢”。张安英说。
  不上化肥,不打农药,用什么?“我们用鸡粪当底肥,用沼液浇根、喷叶面防虫,一亩棚成本比普通棚高出3000元,收益却高出一倍。棚外,我们间作种植秋爽梨、白菜、线椒、糯玉米,产品出口日本、韩国。”庄园负责人孙玉华介绍说。眺望远方,老孙说的林菜立体种植区足有500亩,这片农田周围架起层层防虫网。这些地底肥用的是猪粪。
  百通庄园占地1000多亩,全部是从周围梁庄、李德俭、屯刘三村农民手中流转出来的,一年租金1000元/亩。“俺这块村庄在外面打工的很多,村里男壮力少,现在周围村很多人把地交给庄园,人到庄园打工,俺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工厂不要,都在这里落下脚,挣上了工资”。张安英美滋滋地说。
  张安英一家六口人,儿子、儿媳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剩下她老俩口和10亩田地,往年种粮,一年到头收入不足万元,最难的是没人种。去年,她把10亩地并入庄园,老两口到庄园打工,每人月工资1050元,租金加工资,一年纯收入超过35000元。
  “百通庄园是济南客商投资的农业循环项目,主要种植无公害有机蔬菜。近年来,我们加快农村生产方式转变,打造农业循环产业化链条,让农业在循环中实现增值、增效,提升竞争力。”该镇党委书记田晓丽介绍说。
  土地对接资本,客商农民在“循环链”一起发“生态财”。无独有偶,这种模式,在王庙镇多处“复制”。王庙堤下村有耕地3000多亩,大部分却是无法种植的盐碱地,现在的堤下村,俨然成了生态村,鱼塘连着藕池,一处连着一处,星罗棋布,盐碱地变成了聚宝盆,白花花的盐碱地长出了白花花的“银子”。
  2007年,该镇引来高唐金鲤养鱼公司,在堤下村村东荒废的盐碱洼地上,建起了200亩的观赏鱼养殖基地,村每年收益10余万元,荒地能生财,村民也跟着建起了50余亩的食用鱼养殖池,每亩池收入1.3万元。2010年,该镇又引进的旱地藕池项目,并在堤上村发展旱地藕池1000余亩,带动村民开发旱地藕池1000余亩,并在藕池放养泥鳅,发展生态养殖,每亩池收益1.5万元。
  “俺规划在鱼塘周围建一批鸡鸭猪养殖基地,引导渔民把鱼的内脏拿来喂家禽,再将家禽的粪便喂鱼,形成生态循环链。每年6月份,荷花盛开时,俺们还打算举办乡村荷花节,发展赏花、赏鱼、垂钓、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旅游项目。”村党小组长李运友展望着新的生态蓝图。
  “如何让土地产出更多财富,如何让产业形成更大优势,我们坚持既富农民,又富财政,以循环农业的理念重构产业,整合资源,先是推广生态种植,开展补链招商,壮大规模,形成品牌,再引进深加工企业,增加财源。”该镇镇长孟庆泉介绍说。
  去年,王庙前王明养殖大户顾春亮靠“循环鸡业”发了大财,他养了种鸡2万只,新上孵化箱20台箱,一年纯收入70万元。王庙镇曾是全国闻名的畜牧养殖大镇,以王明村为代表的养鸡业更是红极一时。但近年来,单一的产业结构制约了全镇养鸡业发展,丧失了竞争优势。
  面对困境,该镇开了两条“救市措施”,发展循环生态养殖和延伸产业链条。近年来,该镇引进凤祥、大蔡、康信3家省级畜牧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养殖小区18个,发展种鸡养殖、鸡苗孵化大户16家。康信牧业今年一次性引进海兰褐种鸡苗24万只,带动散养户20家,所产胚胎蛋,全部运到青岛易邦公司制取疫苗。现公司正在筹建疫苗制取车间,该项目可安排劳动力180余人,种鸡存栏60万只,年产值5000万元,实现利税650万元。
  目前,该镇循环农业初具规模,形成了有机蔬菜、早春西瓜、旱地藕、生态养猪、生态养鸡、观赏花木等10大循环产业,发展各类种养小区28个,无公害蔬菜3300亩,早春西瓜1420亩,存栏鸡500万只,存栏鸭300万只,带动1200农民加入农业循环,年均增收5600万元。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王庙农民“循环链”上发“生态财”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