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张炳义
作者:1938.06—1999.02
  □石贤圣/文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在陵县五中读高中时,张炳义任化学老师。他上课时常带微笑的紫红色脸膛、速度偏慢抑扬顿挫的嗓音,至今印象很深。
  1998年9月,我任陵县教委办公室主任时,与陵县县委宣传部干部吕光荣、纪德伟及陵县县委组织部干部杨登雷合作,创作了一篇反映张炳义先进事迹的5000余字报告文学《托起明天的太阳》,先后发表于《德州日报》、入选山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报告文学征文专辑《迈向新世纪》。
  2018年3月12日,陵城区作协主席韩春山根据工作需要,安排我校对15万字的《回到八中》样书;一个多月后又委托我为这本书写卷首语,我欣然应允,把真情实感融入到《永远的陵县八中》:
  它虽然在当时陵县的8处高中排序最后,且仅仅存在了18个春秋,但却凝聚了一大批心系教育事业的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优秀团队,肩负各级领导的重托,胸怀全县人民的厚望,取得了高考成绩优异、体育赛事夺冠等诸多骄人战绩,书写了教育史上的辉煌篇章,令上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刮目相看!它为社会培养了近两万名优秀学生……
  而今,我反复阅读旧文,追忆往事,怀念恩师,重点记述张炳义事业巅峰期的陵县二中岁月:
  1991年8月,陵县把设在乡镇的五中、七中、八中3所普通高中撤并组建陵县二中。教师由这3所中学的“三方面军”组合;领导班子是这3所中学和另外2处中学的5个一把手组成;校舍是原陵县师范的旧校舍;学生是经重点高中、小中专、复课生“浪淘沙”后的“四类生”。有人跟张炳义开玩笑:“陵县二中是一穷二白、三支杂牌、四类差生、五路诸侯,你张‘大帅’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统率。 ”这话一点不假,原本平起平坐当家主事的4位一把手,加上随之而来的教师,如何把班子团结好把队伍带好,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所系。校园内,因搬迁、拆除房屋的垃圾堆成小山,杂草长到齐腰高。
  8月30日下午3点,天上下着蒙蒙细雨,张炳义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后,他第一个推来小车,扛来铁锨,清除杂草,外运垃圾。他对大家讲:“困难是暂时的,是可以克服的。我们就是要用自己的双手,建设一个新二中! ”当时正值伏天,坐在电扇底下还直冒汗,已年过半百的他丢掉校长、年长的面子,穿上短裤,光起膀子,蒙上头巾,戴上口罩,带领大伙把150间教室和宿舍喷上一遍涂料。为了节省资金,他们一切事情自己办。课桌凳是老师们一斧一锤修好的旧家什;室内电灯电线杂乱无章,他们自己理顺安装好;门窗陈旧且破烂不堪,他们修理好,重新刷油上漆……每天天一亮,他第一个起床干,一干就是一天。他们大干一个多月,终于以一个崭新的校貌迎来了第一期新生。
  张炳义深知:众人拾柴火焰高。他常跟其他4位班子成员讲,咱们好比5个手指,只有握成拳才能有力量。为了带好班子,他从遵守规章制度到生活中一举一动,不搞半点特殊,所有校务集体研究、集体决定。他注重把班子和广大师生团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使自强不息、奋力拼搏、争创一流变成师生的统一信念,成为二中精神。
  1992年7月28日晚,是张炳义刻骨铭心的日子。那时,他正在蓬莱参加全省学校管理工作培训班,听说高考成绩下来了,二中本科上线只有1个。他心里犹如打翻了五味瓶,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培训班一结束,他顾不上欣赏人间仙境,风风火火赶回学校。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他的大嗓门仿佛把空气都凝固了:“不提高教学质量,二中就会自取灭亡!做教师就要做优秀教师,当校长就要当最佳校长,办学校就要办一流学校! ”在他倡导下,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教师聘任制、末位淘汰制、校长听课兼课制度、学生评议教师制度、业务学习制度……
  可事情并非一帆风顺。学生评议教师活动就引起了一场风波。青年教师康某某任两个班化学课,他热情高,工作也卖力气,可就是教学方法不对头,效果不理想,期末学生评议分较低。他气呼呼地找到张炳义:“小毛孩子懂什么?管得严了评分时胡写乱打。这法行不通! ”张炳义没多解释,只是用了激将法:“不行下学期咱俩每人教一个班试试? ”他说到做到,开学后拿起课本上了讲台。每天上课,都是他先给一个班上,小康跟着听;然后,小康给另一个班上,他再跟着听。这样一来,小康的教学方法明显改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尽管他还那样严格管学生,期末学生评议时优秀票却直线上升。
  张炳义还组织起教师培训班,学期末组织教学成绩差的教师进行培训,经培训仍不适应教学工作的个别教师调任其他工作。为使学校的教改措施避免主观性、盲目性,张炳义率先垂范,带领校委一班人深入课堂,听教师讲课,观学生情绪,掌握第一手资料。
  在张炳义的带动下,二中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搞得有声有色,形成了数门骨干学科,且各学科均有学科带头人;涌现出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5人、市级模范教师20余人,省级教学能手1人、市级教学能手14人。
  张炳义时常告诫自己:要形成凝聚力,就要把爱、把温暖送给广大师生。1995年一次大雨过后,张炳义走遍了所有教师宿舍,看着一家几代人挤在一间宿舍的情景,他暗下决心:明年一定让教师们搬进宿舍楼!这对于一个刚成立4年的中学谈何容易!张炳义到处节俭,各项费用一压再压,一年节省出70多万元。1996年学校拿出260万元,建成一栋5000平方米的教职工宿舍楼,56户教职员工乔迁新居。
  1998年年初,青年教师孙丰坤眼睛失明,经医院检查为眼底毛细血管渗血导致视网膜脱落,需动3次大手术,仅1次费用就1万元。想想老人和上学的孩子,孙丰坤打消了医治的念头。张炳义知道后鼓励他说:“丰坤要坚强些,学校和老师们都会帮助你的,眼睛一定能治好! ”第二天,孙丰坤拿着张炳义亲手交给他的学校和教职工们资助的1万元现金,在妻子的陪同下,住进了北京同仁医院。这段时间里,张炳义和老伴担负起了照顾孙丰坤两个孩子的任务。孙丰坤出院后,由于眼睛做了人工晶体摘换手术,暂时还看不清东西。张炳义怕他闷得慌,经常买些水果和营养品去看他。
  张炳义对待老师是这样,对待学生更像冬天里的一把火。学校有千余名住校生,吃饭、喝水是最大的问题。常听到学生反映饭菜质量差、水不开的问题,张炳义就隔三岔五去伙房“蹲厨”,与学生们一起吃饭。从此,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1997年4月的一次会上,张炳义听说高三女生张海燕,因家庭困难平时托人从家里捎来馒头和咸菜,一周只回家吃一顿饭,造成身体营养不良。回家后他和老伴商量,让张海燕搬到自家住。平时省吃俭用的老两口,连鸡蛋都很少买,但自从张海燕住进家里后,每顿饭丰盛起来。在老两口的悉心照顾下,张海燕的身体很快恢复。高考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山东石油大学本科班。临走那天,张海燕眼里噙着泪花,“扑通”一声跪下:“我一定会报答二老的! ”张炳义扶起她,深情地说:“孩子,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多作贡献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报答! ”张炳义的家庭并不富裕,可他多年来省吃俭用挤出1万多元工资帮助近百名学生完成了学业。
  张炳义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烈士的儿子。父亲1944年在和日军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那年他才6岁。为了拉巴他长大成人,母亲节衣缩食、种地纺线供他读书,时时教导他做正直的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读完了大学。他步入学校当教师的第一天,满头白发的母亲含着泪说:“儿啊,教孩子做好人自己先要做个好人。 ”母亲的话时时激励着他,当校长15年来,他一直坚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从不搞特殊化。
  1998年7月底,陵县二中以本科上线46人的优异成绩再获全市普通高中高考第一名,且超过5处市重点中学,几乎是其他10处普通中学本科上线数的总和。仅用7年时间,张炳义带领这支“杂牌军”,将这所“拼盘式”学校一步步建设成全市一流的普通中学,从第二届毕业生开始,本科上线人数连续5年在全市普通高中名列第一,连续4年被评为全市教学质量优胜单位。师生们发自内心地感慨:“没有张校长,就没有今天的二中! ”
  1998年教师节前夕,陵县教委向全县教育系统发出向张炳义同志学习的号召。
   相关链接
  张炳义(1938.06—1999.02),男,汉族,陵城区临齐街道张举人村人。 196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3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化学系。 1963年7月至1969年2月,河北省馆陶县一中教师。1969年3月至1984年11月,陵县五中教师。 1984年12月至1991年9月,陵县八中校长。 1991年9月,陵县二中(系原陵县五中、七中、八中合并而成)校长。1998年退休。曾荣获山东省优秀教师,德州市十佳校长、模范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陵县拔尖人才、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张炳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学·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