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古人折柳情
  提到柳,自然而然会让人想到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以孩童的口吻,把春风人格化,既赋予了柳枝的诗意,又赋予了春天的活力,灵动而雅趣。
  然而,在古代,柳往往与送别有关,似乎柳就是送别的标志,这无形之中给柳平添了几分迷离凄美的色彩。因此,在当时,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当要远行时,势必会有一方从柳树上折下一枝柳枝赠与即将远行的人,既表达双方之间情意绵绵,情谊深厚之情,又体现双方依依难舍之意。
  关于折柳,曾有这样一个传说,在汉代,战争较为频繁,民不聊生,尤其是匈奴时时侵犯中原,威胁到汉朝的安危,当时汉武帝为了平息战争,派大臣张骞出使西域,希望能够联合月氏夹击匈奴。于是张骞只身前往月氏,在经过多番交流后,月氏首领喜欢张骞为人正直爽快,两人成为好友。临别时,为了表示友好,月氏首领便送给张骞一本《德摩诃兜勒曲》曲谱,张骞将之带回中原。后李延年根据该曲谱作《新声二十八解》,每当亲朋好友离别之时便会吹奏这首曲子,以表示依依惜别之情。之后,一传十,十传百,到了唐朝便渐渐演变成了《折杨柳》,因其“柳”谐音为“留”,于是人们便用“折柳”来意指挽留,这也是“折柳”的起源。
  到了后来,人们在离别时,不仅吹奏《折杨柳》表示挽留,更用行动“折柳”相赠以示挽留。隋朝有位诗人在《送别》一诗中这样写道:“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也就是说,好朋友今天就要离别了,我无以相送,如今只有多折几根柳枝送给你了,但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才会回来。
  盛唐时期,折柳就更加盛行了。如诗人王之涣在《送别》中写道:“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从这首诗可知,诗人曾一次又一次地折柳为友人饯行,离别之苦,真是不禁让人心生悲戚。
  后来,即使不折柳,只要看见柳就会勾起人们的情思,勾起人们的悲戚之情。如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高适的《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等等。无不体现了诗人因送别时,看到青青柳枝,想到离别之苦,于是不禁悲从中来的难舍难离之情。
  柳,从古诗中走来,走成一首曲,走成一首诗,走成了人们离别的牵挂与思念。
  □林金石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古人折柳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