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始终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位置,走在全国课程改革前沿,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李升勇——
让课堂成学生体验成长的舞台

李升勇与学生交流


  “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未来的教育必定会回归到坚持培养人的本源,小众化区分更加清晰明确。因此,从2018至2019学年起,我们已经开始探索‘定制式’教育模式,站在原点思考教育、发展教育。”3月1日,被誉为“学校课程改革第一人”的课改专家李升勇,向记者介绍眼下正进行的改革新探索。不久前,《中国教师报》评选出2018年度全国教育课改人物,共有10位教育专家入选,李升勇为德州市唯一入选者。
  1961年出生的李升勇,1977年高中毕业当了一名民办教师,5年后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初中教师,先后在乐陵市第四中学、市教育局教研室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1999年起,任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
  当时的市实验小学,面临重重困难,很多老师都觉得学校要“破产了”。李升勇的到来,也随之带来了最前沿的改革思考。上任之初,他就制定了学校发展的十年规划,从改变习惯入手,开启了教学改革之路。
  “教学是教育的一部分,必须服从、服务于教育。我们要站在教育的高度看待、处理教学问题,始终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位置。”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从2006年起,李升勇带领老师们大胆创新,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颠覆性的改革,探索出一条“国家课程校本化、学科课程综合化、实践活动课程化”的课程改革新路子。
  与其他学校桌椅是一排一排摆放的方式截然不同,市实验小学教室里的桌椅是一组一组摆放的,学生可以面对面学习交流,这就是李升勇课堂改革倡导的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现代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不再是演员,而是组织指导学生如何展示、如何享受课堂学习带来的感受和成长。”李升勇说。
  从教学方向改变,到教学目标的重新确立;从教学依据由课本走向课标,到教学方式的创新;从课堂评价更加注重实效,到课堂目标的层层分解,李升勇推进的课程改革环环相扣,无缝衔接,构建起了领先的多维度大课堂教学改革和完善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被媒体评价为“课堂教学改革对课堂的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义”。
  “我们的课改让学生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展示的课堂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的动力更持久。”
  丰硕的课改成果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活力,学校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自2010年至2015年,李升勇多项研究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他到全国各地学校作报告200多场。先后获评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十佳杰出校长、全国第二届创新优秀校长、山东省齐鲁名校长、德州市十大教育新闻人物等。市实验小学被专家誉为“教学改革最彻底的学校”“素质教育典范”。2016年被《中国教师报》评为“课程改革十大样本学校”。教师队伍迅速成长,目前,全校已有20多名教师成为课改专家。
  李升勇提出并实践的学校课程改革理论成为省内外100多所学校学习借鉴的经验,全国多所学校先后派干部教师到学校挂职学习,或邀请学校的教师去现场指导,目前已成功指导了4处学校完成课程改革。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深圳育才二小、青岛格兰德学校、巴彦淖尔市六小等学校与实验小学结为联谊学校,京师培训联盟、教师视频网、北师大教师培训发展中心、中小学教师国家培训中心等多家培训机构将实验小学列为教师和校长培训基地。2016年至2018年,市教育局共选派14期178名教育干部和骨干教师到实验小学跟岗学习,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改革无止境。2017年,市实验小学创新成立了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对朱集镇和丁坞镇两个乡镇中心小学进行委托管理。“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乡村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李升勇说,2018年,他们以乐陵市实验小学为轴心,以朱集镇中心小学为试点,建构了以协作互助组为核心的教育体系,以破解乡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这意味着,他所推行的教育改革正从城市走向乡村,探索振兴乡村教育的有效途径。“带领更多教师投身课改,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教学改革,这将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也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李升勇说。
  □本报记者 胥爱珍 本报通讯员 贾鹏 郝坤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课堂成学生体验成长的舞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