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古镇杨盘
  辛庄村 “一包烟”针灸医生王培利,是王玉辰徒弟的徒弟。王培利出师后行医乡里,出于方便乡民请他,他家从不喂狗。村民王连甲的三儿子“三红子”小时候体弱多病,有一次犯了抽风病,眼看抽得不行了,王连甲把王培利请来,一排针扎下去止住了抽风,并且从此再也没犯。 20世纪50年代,农村实行合作化后,社员集体劳动,王培利外出看病经常耽误农活,其他社员开玩笑说,谁再叫你看病,收他一包烟给我们抽,你的那份活我们帮你干了。从此,上门求医的人会带上一包烟。王培利自己不抽烟,把烟都分给社员抽了。
  纪家楼村过去有 “三多”:看病的比长病的多,教书先生比学生多,拾粪的比狗 (拉粪)多。
  “看病的”指的是医生。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纪家楼村里有朱子轩、朱子营 (人称 “小神仙”)、纪寿青、朱宪邦、朱宪廷、刘学孔、朱宪治、朱立国等十几位中医。莫说在那个时代,就是处在当今,一个村子出这么多中医,也是极少见的。
  在这些医生中,名气最大的是中医朱宪廷 (1912—2000)。朱宪廷从15岁随父亲朱子轩学习中医, 22岁开始坐堂出诊,终生行医。用盖棺定论的话评价:他少年立志,崇尚勤俭,不食烟酒,艰苦朴素,艰苦奋斗,甘守清贫;他医德高尚,行医不分高官豪富,不分平民百姓,不分亲疏远近,一视同仁;他救死扶伤,从不收礼,乐善好施,济人济世;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
  这样评价朱宪廷,让人看上去难免有溢美之嫌,事实上,这些词语概括不了他的真实的光彩人生。
  有一年,曹寨 “毛家”太太得了大病,吩咐管家套着马车去东乡请一位大夫。管家到了那里,大夫到外地出诊了。回来路上,路过纪家楼,管家想起朱子轩医道不错,心想,病不等人呀,既然那位大夫请不到,就请朱子轩去给看看吧。到了朱子轩的中药铺里,不巧,朱子轩也出诊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管家想,来到人家的药铺了,请不到朱子轩,这样走了也不是个事儿呀,那就叫他儿子朱宪廷去给看看吧。朱宪廷跟上管家去了“毛家”。这时, “毛家”准备了一桌丰盛酒饭,正等着东乡的大夫到来。家人听得门外车马铃声,对太太说,大夫来了。大门响处,家人隔窗一看,管家请来的不是东乡的大夫,而是“楼上” (周边村子乡民习惯将纪家楼称作“楼上”)的朱宪廷,赶忙告知太太。太太说声“撤席”,家人叽里咕噜忙活着把酒席撤了。朱宪廷视而不见,进屋坐定给太太诊脉看病,开了方子,嘱咐病人服药注意事项,抬腿走人。太太半信半疑地按方抓药,三服药下肚,大病痊愈。这一来,太太觉得很是对不住朱宪廷,懊悔不已。这正应了 “后悔药有吃的没有卖的”那句话。 (57)
朱殿封 著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古镇杨盘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