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以调研成果成色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李淑华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重视调查研究、善于调查研究也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过程中,市审计局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作为重要内容,紧紧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推动调查研究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求紧密结合、有机融合,以高质量调研成果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问题要查准查透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善于敢于发现并解决问题是调查研究的重要任务。
  要校准查摆方向。一方面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聚焦新时代各项工作职责定位,找准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短板,瞄准淤点堵点难点选题。另一方面要站稳人民立场,树牢宗旨意识,厚植为民情怀,瞄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多到困难挑战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领域开展调查研究。
  要深入基层一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了解基层情况,通过蹲点调查、典型调查等方法弄清问题根源和矛盾本质,找准抓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做到掌握实情、把脉问诊。
  要力戒形式主义。将实事求是精神贯穿到调研之中,压实领导责任,把情况摸透摸实,不搞多头调研、重复调研,同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做到轻车简从、厉行节约。
  市审计局聚焦主责主业,将审计监督贯通、国有资本布局优化、金融风险管控、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等政府关心、群众关注的事项作为调研课题,结合“双报到”、驻村下乡及“我为发展献良策、解难题、建新功”等活动走进乡村社区企业,深入审计项目一线、基层一线,累计开展专项调研48次。
研究要深入深刻
  调查研究前期重点在调查,重头戏在研究,坚持“调”与“研”紧密结合。
  要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理解和贯彻,解读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战略谋划和政策要求,吃透项目的立项意图、政策背景。
  要加强分析研判。对取得的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剖析,抓准问题的本质规律,真正做到研在关键处、谋在点子上。
  要加深研讨交流。以交流来剖析典型现象,以研讨来打破惯性思维,通过观点的交换、比较、反复,实现由个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的经验提炼,得出普遍性规律性的认知,透过“一管”而窥“全豹”。
  市审计局注重调查研究与审计调查的有机融合,把调查研究落实到谋划审计工作、实施审计项目、推动审计整改全过程,扎实运用调查研究思维方法做好审计工作。比如,围绕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截至目前,共推动政策性资金落实2.27亿元,上报审计专报19篇,其中17篇获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
建议要可行可鉴
  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性、先决性工程,建议举措则要在“求实”上下功夫,避免重过程轻结果、对策多实效少的情况。
  要强化系统性。紧扣“国之大者”,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提高政治站位、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想得深、看得广,提出指导性强的建议。
  要注重预见性。充分认识新形势、新挑战,把握新使命、新任务,面对苗头性倾向性风险,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方法。
  要发挥实效性。精准把握问题,弄清问题本质,分清问题主次,找准症结所在,分类提出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并坚持揭示微观问题和服务宏观决策有机统一。
  比如,市审计局围绕探索新时代审计监督体系的实现路径开展调研,为解决因各类监督形式内容差异导致的监督无序、监督重叠等难题,提出构建“五审联动、三审协同、多审协作”机制,并推动出台一系列制度性文件,相关经验在全国审计培训班上作典型推介。同时,围绕全市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开展调研,聚焦国有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处置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产权转让、资产变现、无偿划转等建议举措,助力国有企业完成61宗土地置换工作,切实提高了资产质量。
成果要高质高效
  成果转化是调查研究的“最后一公里”,事关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成效。
  要注重总结提炼。把调研成果服务决策、推动工作、为民解难作为检验成效的重要标尺,对调研发现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提炼推广。
  要加强跟踪问效。通过经常性的“回头看”对建议举措、整改成效开展后续追踪,及时发现解决新问题,推动“实践—认识—实践”螺旋式上升,真正做到调有所获、研有所用。
  要注重建章立制。在“常”和“长”上集中发力,推动建议措施与成果转化贯通融合,建立健全行得通、做得实、长期有效的制度机制,真正利当下、管长远。
  市审计局做好调研“后半篇文章”,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创新举措清单,提出28项针对性措施,推动23项制度办法出台,落实多项创新举措,并不断加强对解决问题情况、推动发展情况、出台制度情况的跟踪问效,组织督查回访,视情况调整优化。同时深化常态化智慧经济体检模式,丰富大数据审计数据资源,以数据、机制、技术为审计赋能,实现对全市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公共权力的常态化监督,切实达到“治已病、防未病、强免疫”作用,使调研成果能够更好地加强改进审计工作。
  (作者系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以调研成果成色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经济·观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