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糜镇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聚焦急难愁盼 建设和美乡村建设

▲糜镇湿地公园鸟瞰图


  


□本报记者王秀青本报通讯员侯长舟陈启忠
  告别烟熏火燎,温暖干净过冬;打通断头路,出行更便捷;增绿添园,生活更惬意……寒冬时节,走进陵城区糜镇,喜人的变化随处可见。该镇党委书记张振凯介绍,近两年,他们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围绕建设和美乡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上马污水处理厂、糜镇卫生院扩建、供暖管网改造等一系列项目,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糜镇被授予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称号。
推进清洁取暖、改造老化管网,居民干净过暖冬
  “炉子原价2600元,政府补贴2300元,自己拿300元;每吨生物质颗粒1300元,政府补贴500元,价格比煤便宜,不仅耐烧还干净,大家都愿意用。”1月2日,在糜镇金家村,提起清洁取暖改造工程,村民金佃福频频点赞。如今,他家3间房、共3组暖气片,每天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以上,成本比烧煤节省一半。
  金家村是糜镇清洁取暖工程试点村,全村130户村民,首批81户报名完成改造。“生物质取暖炉分为两种,有的村民选能接暖气片的水暖炉,享受补贴后,自家掏300元,有的选烤暖炉,自家只花200元。”金家村党支部书记金志房说,各家按需自主选择。
  为让群众清洁温暖过冬,糜镇党委政府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加快推进农村清洁取暖改造工程,一方面全面改造社区供暖管网。截至目前,受益群众超2万人。
  “包括金家村,全镇已有23个村的3063户村民完成清洁取暖改造。”据糜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刘兆龙介绍,全镇通过悬挂横幅标语、村级大喇叭广播、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讲解等方式,广泛宣传改造好处和相关优惠政策,并倡导各村组织村民代表到周边乡镇村庄参观,现场感受清洁取暖的好处,带动大家主动参与。大陈村党支部书记陈小福带着陈洪亮等10名村民代表去先进村“取经”后,大家积极性高涨,纷纷主动报名,全村162户全部参加。“2021年采用气代煤方式,11个村的1891户村民取暖做饭用上了天然气;2022年创新选用生物质方式,首批在镇政府驻地周边3公里范围内推广,涉及12个村,共有1172户完成改造,实现清洁过暖冬。”
  与此同时,去年糜镇全面改造了吉祥社区供暖管网。据介绍,这个社区建于2012年,现有居民超万人,设施逐渐老化,影响了取暖质量,镇里将其列为民生实事之一,优先解决。工程投入1100多万元,完成老旧供热管网改造15公里,供热面积25万平方米。“更换了新管道,跑漏情况杜绝了,屋里温度平均在23摄氏度,感谢政府记挂着大伙儿。”吉祥社区居民张佃高赞不绝口。
建湿地公园、打造微景点,百姓出门见景
  水面广阔、路边冬青整齐美观,景观小品构思巧妙、木亭古香古色……糜镇湿地公园风景怡人,谁能想到这里是由坑塘为基础改造而来。“公园建在家门口,景色美、设施全,饭后出来逛一圈,心情舒畅。”凤凰城社区居民王仁山说,他和老伙计们天天来。
  这个湿地公园是糜镇污水处理及人工湿地深度净化项目一部分,去年8月建成,占地约68亩,以居民社区附近的3处坑塘为基础进行提档升级,打造了三级表流湿地。据项目经理郭志彬介绍,湿地公园主要功能是将糜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净化。1月2日,在离湿地不远的污水处理厂建设现场,记者看到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糜镇招商办主任王清义介绍,污水处理厂投资2500万元,去年7月开工,日处理污水量3000立方米,预计今年6月竣工,届时和湿地公园贯通后,将成为全镇水域环境最坚实的屏障。
  为持续改善镇域生态环境,让居民生活更舒适,糜镇先后启动了投资1亿元的污水处理及人工湿地深度净化项目、投资4300万元的马颊河流域糜镇段生态湿地修复与保护项目,李官屯等11个村庄各规划建设1处污水处理站。
  同时本着“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目标,把“增绿添园”列为民生实事之一,鼓励各个村庄见缝插针,充分利用小块绿地、边角地、闲置地等“巴掌地块”,建设口袋公园、街头微景点,为周边居民提供可赏可游、富有特色、彰显文化的街头公园,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绿色小城镇。目前,全镇已投入300万多元,建成8个街头公园。
  刚建成不久的凤凰城湖泊公园,面积5600平方米,绿植错落有致,柏油路干净平整,休憩亭、长凳、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废弃坑塘变身街头公园,成了居民休闲打卡地。“原来这个废弃坑塘里堆了很多建筑垃圾,旁边的小路坑坑洼洼,杂草丛生。去年改造后,我们每天来这里散步赏景,和老邻居聊聊天。”附近锦绣新城小区75岁的居民栾彩玲很开心。
  在去年11月份开放的糜镇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投入30多万元,园内有主题雕塑、各类法律法规宣传栏、普法景观小品,既让居民健身休闲,又可以潜移默化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主题公园宣传栏对《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都进行了解读,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我们一看就明白。”家住吉祥社区的居民王清福来公园健身,经过宣传栏时驻足观看。
  截至目前,全镇已建成各类湿地公园、口袋公园、微景点等17个,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现实,人均公园面积达到20平方米。
打通梗阻,升级主路,群众畅心出行
  “我们公司东边原是条小土路,不久前镇上进行了硬化,拓宽到6米,并向南延伸,与红丰路相接,打通了梗阻,直通省道。如今员工、车辆进出安全方便。”鲁佳五金总经理李玉发介绍,企业西门外是104国道,车流量很大,员工上下班很危险,先后有2人出了事故,为这事没少犯愁,如今好了,政府帮忙解决了大难题。
  糜镇人大主席孟令宝介绍,乡村公路建设,一直是糜镇整治人居环境的基础性工程、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全镇92个村庄早就实现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多年来累计修建公路200多公里。最近两年,很多道路破损严重,糜镇在广泛摸排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去年以来,投入1400万元,打通断头路、升级改造修建年代久远的乡村路,截至目前,新改建道路10.68公里。随着一条条道路由窄变宽、由堵到畅、由通向好,给各个村庄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
  红丰路硬化是2022年糜镇重点工程之一,曾经坑洼不平的路面,改造后平坦整洁,宽8米,延长至1.8公里,中间的土路、断头路都修成了柏油路,镇区和附近3个村庄内的道路全部贯通,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我们村到朱官屯这条路大约有2.6公里,破损严重,每次开车送菜,尽量绕行避开。”糜镇写字王村菜农王世军感触极深,他说如今好了,路平道畅心舒爽,节省了不少时间。
  陶庄村两条主干道是村村通油路之前修建的,已有20多年历史了,破烂不堪,严重困扰村民出行。去年10月,镇里投入120万元进行重新铺修。走在6米宽的柏油路上,68岁的村民陶英玉说:“出门再也不担心会摔倒了。”
  “乡村振兴,公路先行。我们镇在十四五期间要完成镇驻地五纵五横路网,道路两侧全部实现亮化、绿化、美化;开通镇域内公交线路,设置公交停靠点,为今后镇域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奠定坚实基础。”张振凯信心满怀。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聚焦急难愁盼 建设和美乡村建设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经济·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