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建好造林用地保障“蓄水池”,开门搞绿化,攻坚造林任务——
破解钱地难题 做实增绿文章

京台高速禹城段绿化造林现场


  

□本报记者 邓静 本报通讯员 刘群威
  12月17日,在禹城市房寺镇夏庄村,该市交投集团组织人员在潘庄引黄干渠周边54亩地块进行绿化栽植工作。潘庄引黄干渠禹城段是黄河大运河牵手工程生态廊道的一部分。生态廊道北起南运河德城区段,南至黄河齐河县段,建设项目均沿引黄干渠,对净化水质、涵养水源、保护堤坝意义重大。
  抢抓树木休眠后、大地封冻前短暂造林黄金期,在黄河大运河牵手工程生态廊道涉及的德城、禹城、平原、齐河、武城5个县市区的项目区,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奋战在绿化施工一线,确保项目进展顺利。
  黄河大运河牵手工程生态廊道全长约130公里,打通这条绿色动脉并不容易,土地问题是难中之难。130公里沿线的建设区域涉及土地9100亩,由于不能占用耕地指标植树造林,项目推进一度缺乏造林空间。
  去年底,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等联合发文,提出耕地“进出平衡”,即占用耕地进行绿化,必顺统筹其他农用地或设施农用地等,将其整治为耕地,要求补足同等数量、同等质量的能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
  相关政策既是防止耕地减少的创新之举,也是对植树造林、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的补救措施。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自2020年起,我市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耕地数量大幅增加,产生了较大数量的耕地“进出平衡”转进指标,为生态廊道建设提供了造林用地“蓄水池”,造林“地从哪里出”问题迎刃而解。
  最新林情统计显示,目前,两河牵手工程生态廊道已全部完成造林图斑的实测放线,确定了造林模式和管护体制,植树6000余亩。
  入秋以来,以两河牵手工程生态廊道和京台高速两侧绿化为重点,在积极挖掘造林空间的同时,我市坚持开门搞绿化,以政府投入撬动社会资本方法,解决资金难题,全力推进全域增绿和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京台高速平原段绿化面积共500亩,其中200亩土地通过“进出平衡”方式调整为林业用地。如何解决政府种树资金不足难题,同时杜绝“年年栽树不见树、政府重复投入”现象,平原县探索了绿化用地“零地租”对外承包模式。政府以每年60余万元的价格,流转500亩土地,“零地租”转包给中标企业高盛集团。 (下转A3版)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破解钱地难题 做实增绿文章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