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那年艾庄分了地
  

□程保忠
  1979年,夏津县李楼公社艾庄村(现属北城街道)是个100多户人家、人口八九百人的村子,全村总耕地有4000多亩,70%以上是盐碱地,其中有200多亩盐碱严重的地块常年不长庄稼。有歌谣曰:“夏天水汪汪,秋天白茫茫,到处青蛙叫得响。”一年收的粮食不够半年吃,一个工日才值一角钱,在周围村庄是出了名的穷村,当时有100多口人常年在外打工,维持生活。
  这年春天,艾庄村从外地打工回来的村民来到村党支部书记李文香家中,介绍外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李文香听了很着迷,决心在本村也试一试。他走访了多户群众,征求意见,群众一致积极拥护他的做法。他对群众说,这个做法在咱本地还没有先例,上级还没有明确指示。他明知这是一件冒险事,弄不好会被免职受处分,但看看群众的热乎劲儿,他暗下决心:再难也要办!他一连召开了党员干部会和群众会进行讨论,最后决定按人口分地,连撂荒多年的盐碱地也全部分到了户。有村民从家中拿来量地的尺子和绳子,也有人从家中扛来铁锨,群众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不几天的工夫就把全村4000多亩地分到了各家各户。
  这个惊人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公社党委领导那里,公社党委立即召开了党委联席会议,在会议上,大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一部分人认为这个办法可行,能尽快摆脱贫困;但也有部分人持反对意见,说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三自一包”的回头路;还有人持怀疑态度。“这件事对与不对,等上级决定吧!”最后公社领导发了言,说这件事不是小事,我们不要轻率的表态,等上级红头文件下来再说。对于这个消息,我们先不要向上级反映,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过了几天,李文香被叫到公社党委办公室,公社领导对他说:“文香同志啊,你这是犯了冒险主义,要是上级知道了,轻了挨批评,重了就要被开除党籍,受处分。”听到这里,李文香毫不犹豫地说:“就是受处分,开除党籍,我也豁上了!”公社领导看到他这种坚决劲儿,只好说:“罢了!罢了!但有一条,先不要对外声张,先试试吧。”
  有些在外地打工人员听到本村分田到户这个消息后,陆续回家种地,村民被压抑了多年的干劲一下子激发了出来。大家起早贪黑,拼着命干,精耕细耙,把多年不长庄稼的地开垦了出来,浇水施肥,种植上了棉花,苗全株壮,当年棉花亩产平均达到了200多公斤,比过去亩产多收150多公斤。社员李庆功,全家3口人,分到土地9亩,当年种了4亩棉花,亩产200公斤;2亩小麦,亩产300多公斤;小麦地种玉米,亩产250多公斤;3亩谷子,亩产200公斤。不但解决了多年的吃饭问题,而且还有余粮,家家户户缸满囤尖,腰包也鼓起来了。周围村里的群众眼红了,纷纷效仿艾庄村的做法,把土地也分到了户。一时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像雨后春笋般的遍地开花了。
  1980年,山东省农业厅有一位厅长带着调查组和记者来到艾庄村搞调查,走访座谈了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白天到地里查看庄稼,晚上挨家挨户座谈,一连在艾庄村住了7天,临走时,厅长拍着李文香的肩膀说:“你真了不起!你们的路走对了!”厅长回去不久,省电台详细报道了艾庄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对该村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从此,李文香也放下了心结,更加大胆地带领群众向前走了。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那年艾庄分了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