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加快搭建数字平台——
文化服务“上云”惠民零距离
  

□本报记者马乐本报通讯员王金鑫
  近日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市文化馆暂停了一切群众文化活动。但对于市民杨爱青来说,生活并没有被打乱。她每天上午依旧可以登录德州文化云手机APP,跟着视频学习。
  56岁的杨爱青是一名文艺爱好者,退休后就一直学习古筝,并多次参加市文化馆组织的古筝培训班。前不久刚刚结束的这一期培训让她印象深刻:“预约报名都是网上操作,如果有事缺课了,可以跟着视频回放学习。培训结束,网站上还有更多教学视频不断更新,可以继续学。”
  杨爱青的优质体验,得益于市文化馆文化云平台的建设。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验的发展性要求,去年11月市文化馆正式启用文化云平台,提高了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范围。除此之外,馆内还新增了多种数字化实体设备,其中包括活动线下预约取票机、公共文化学习一体机、VR虚拟现实设备等。“这些先进数字化设备的投入和使用大大方便了市民在文化馆的文化体验,增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市文化馆馆长王月灿说。
  面对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如何顺势而为助力公共文化服务?近年来,我市积极搭建包括文化云平台、数字图书馆等在内的综合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对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惠民项目进行综合智能管理,逐步形成开放兼容、内容丰富、传输快捷、运行高效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搭建数字平台,移动端是主要阵地,更重要的是整合资源。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最突出的优点是实现了资源的互通与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文艺科科长张俊霞介绍。
  市文化馆全新上线的文化艺术普及资源库,整合了公共文化艺术资源2000课时、有声读物数据库5500课时、市民课堂学习资源2900课时、文化教育资源4.6万课时。同时群众文化活动预告、文艺社团报名、艺术公益培训等内容,在文化云平台的相应模块中都能找到,这种将优质资源集中推广的形式,极大地方便了公众对公共文化信息的查询以及对资源的利用。而市图书馆致力于强化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已建成涵盖外购数字资源、自建特色资源、文化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资源的数字资源库,年点击量逾40万次。还结合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等新技术应用,开展移动图书馆、参考咨询等服务,惠及广大市民。
  并未局限于市本级,我市多个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建设也一直在向外延伸。市文化馆通过文化云平台与国家文化云、省文化云实现了互联互通,下一步将进一步提档升级,积极与各县市区基层文化馆站、文化服务中心数字化文化服务对接,真正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全民共享。德州市博物馆通过开通“学习强国”平台账号,将精美馆藏文物视频陆续上传,把馆内的精品文物宣传推向全国,其中14条全国平台视频稿件的播放量均超10万次,进一步扩大提升了我市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海量的公共文化信息形成了公共文化大数据,文化服务也从政府“端菜”向老百姓“点菜”转变。
  在市文化馆文化云平台上,送文化下基层等8个志愿服务项目清晰明了地展现在市民面前,活动时间、地点、主办方一目了然,文艺爱好者可通过平台注册成为文化志愿者,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报名参与。同时平台上还设置有需求征集、意见反馈等功能。“不少市民反映公益培训班可以适当增加非遗内容,我们会根据建议,在今年的春季班进行调整。”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市图书馆连续多年与山东省新华集团联合开展“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市民在新华书店看到自己喜欢的图书,可以现场刷身份证登记借书回家,60天内将书归还至图书馆即可。同时每年一度的图书订购会,邀请微信粉丝通过线上留言的方式推介自己喜欢的图书,工作人员会及时汇总读者需求安排采购,充实馆藏。
  “公众对文化需求的日益增加,会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更多新的要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逐步完善正是对公众需求和要求的回应。一方面为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文化供需搭建沟通新桥梁,同时为人民群众了解认识我市文化和文化工作提供新窗口。今后我们会继续努力推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完善公共数字文化保障机制,实现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可发布、需求可征集、内容可观看、过程可监管、结果可评估。”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杰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文化服务“上云”惠民零距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