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小康不要忘勤俭
□岳长金
  我作为一名普通军休干部,每月有优渥的退休金,过着吃穿不愁的悠闲日子。而今年届古稀,仍任军休所党委委员兼第五党支部书记,深感党和组织的知遇之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始终难忘先贤的教导:“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勤俭是咱传家宝”……
  我出身寒门,父母是地道的农民。他们一辈子含辛茹苦,脸朝黄土背朝天,对粮食有着天然的深厚感情。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虽年年收成微薄,靠粗粮野菜充饥,但我们兄弟几个从未有过断顿、饿饭的经历。这是父母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珍惜每一粒粮食的结果。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家里分了责任田,父母那时虽已年逾花甲,可责任田打的粮食不少,晚年不再缺吃少穿,老人心满意足。
  农民种地苦,都知道粮食金贵。多年后,我脑海中仍然常常浮现出炎炎烈日下,人们在麦田里汗流浃背地弯腰割麦的情景。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自然不敢浪费。像我这样的农家子弟,不少规矩都是从吃饭而来。比如,饭桌上吃多少盛多少,碗里不能剩饭、剩菜;掉在地下的食物要捡起来,人不能吃也要到牲畜的肚子里;上学吃剩下的干粮,一定要带回来;打下的粮食一定悉心保管、不能鼠咬、发霉等。粮食,是一家人最可靠的家底和命根子。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应征入伍到了海防前哨。父母在家信中叮嘱:“队伍上生活比家里好,缺吃少穿时要勤俭,眼下有了饱饭别浪费。 ”普通又实在的大白话,是父母真诚的期待,令我刻骨铭心。母亲没念过书,不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言,但她让粮食颗粒归仓和“吃了不疼、瞎(糟蹋)了疼”的口头禅,以及勤俭持家的习惯,始终鼓励我在人生道路上保持简朴、不改本色。
  当了单位的一把手后,如何当好家,成了我常思考的问题。在单位积攒了丰厚家底并逐步形成节粮、节水、节电好习惯的同时,我和党委一班人依然坚持:凡是自己能干的活就不雇人,能省则省;凡是接待尽量低标准,力求热情、简朴、节约,从不铺张、讲排场;凡是为老干部花钱,绝不吝惜。“三个凡是”的勤俭建所经验,被《解放军报》要闻版宣传。一位军分区首长以赞赏的口吻揶揄道:“人家是一分钱掰成两瓣花,这老岳是一分钱碾成面儿地花。 ”大家从我们身体力行的风气建设中,对厉行节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民以食为天,食以俭养德。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虽有了极大改善,但仍要反对奢靡之风,反对享乐主义,提倡合理消费,珍惜劳动成果。这不仅因为每一粒粮食、每一样美食,都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更重要的是,过度消费、随意浪费,追求奢华、享乐,腐蚀人心甚至动摇国本。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做出重要指示。这是因为,今年全球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粮食问题日显重要,更需从长计议,防止浪费。
  时代在变,形势在变,但人与粮食的关系没变。即使全面小康建成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物尽其用的节俭习惯不能变,勤俭办事的优良传统不能变。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小康不要忘勤俭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柳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