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魏龙江村伏击战
□胡广文口述王凤庭整理
  抗日战争时期,陵县四区魏龙江村是个近千人的大村。村子周围筑有7米高、3米宽的圩子墙,并伴有二道崖、女儿墙,圩子下方挖有壕沟,设东、西、南三个大门。在鲁西北,人们称这种防卫功能齐全的村寨为“壕寨”。1938年春,八路军“娃娃司令”肖华将军率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挺进冀鲁边区,曾在该村驻扎过一段时间。后来八路军的小股部队时常在此驻扎整训。 1939年3月14日,八路军挺进纵队五支队(又称“永兴支队”)一营正驻扎在魏龙江村,下午两点左右,德平县的“曹五旅”派人给谭端治营长送来一封信。信中说,他们遭到了大队鬼子和伪军的追击,情势紧迫,请求八路军给予援助。 “曹五旅”原是地方民团,后被国民党收编为“山东保安第五旅”,旅长曹振东,老百姓称其“曹五旅”。为团结争取“曹五旅”共同抗日,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谭营长决定,掩护曹部,伏击日伪。当即安排让“曹五旅”这几百人进东门,出南门,迅速通过村子,向刘双槐村方向撤退。
  谭营长当即作了战斗安排:一连在陈庙村(魏龙江村南的邻村)后的道沟埋伏,战斗打响后迂回敌后夹击敌人;二连在东门寨墙上利用二道崖的女儿墙作掩体进行正面阻击;三连埋伏在圩墙下两米深的壕沟里,和二连配合形成上下交叉火力,共同打击鬼子和伪军。当时距壕沟不远有个小土屋叫“杨家园子”,是村中杨姓人家平日种菜用来挡风遮雨、看菜休息的地方,这次派上了用场。三连战士在小屋内安置一挺重机枪,等候鬼子钻进伏击圈。
  约半个小时后,村东北方向有两个举着望远镜全副武装的鬼子,骑着大洋马来到村子东门叫门,守门的村民在八路军的授意下打开寨门放他们进来。俩鬼子虽警觉性高,但没发现寨墙上和壕沟里隐藏的一营战士。俩鬼子进村后沿大街从东往西一边走一边用望远镜向各个方向张望,然后便原路返回了。不一会,几百名鬼子和伪军大摇大摆地向魏龙江村东门而来。前头的敌人已进入八路军的伏击圈,后面大股鬼子还在村后三里远的老土窑附近晃荡。八路军原计划是待鬼子大部都进入伏击圈再打,不料,这时在陈庙村道沟埋伏的一连有名新兵,由于紧张不慎枪支走火,战斗只好提前打响。谭营长一声令下,寨墙下、壕沟内,以及杨家园子小土屋里的重机枪,一齐向日伪开火,敌人成片地倒下,其余敌人被压在一片开阔地里,进退不得。这时,走在后边的鬼子抬出八八小炮冲着八路军防守阵地乱轰,敌人炮弹落在壕寨内外,掀起高高的土浪,并炸毁了民房30多间,村民胡广文家的一棵老椿树,树冠竟被炸得光秃秃的。激战中,谭营长站在圩子墙二道崖上,手拿望远镜瞭望敌情时,不幸中弹牺牲。战士们怒火填胸,奋力冲杀。敌人靠八八小炮、毒气弹、催泪弹顽抗。八路军见伏击目的已达到,遂撤出阵地,转移到刘双槐村一带。第二天,魏龙江村的乡亲们把谭营长安葬在村东门外一块田地里。几年后谭营长的遗骸迁至陵县五区官道烈士陵园(今属临邑县)。
  另据《陵县志·魏龙江、李元寨战斗》记载,当晚,敌人绕过魏龙江村逃窜至东南方向5里远的李元寨,住进地主的土围子内。五支队又组织力量进行夜袭,给敌人很大杀伤。在战斗中,三营副营长会先柳牺牲。
  白天的伏击战和夜晚的奔袭战共击毙日伪军60余人,伤多人。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魏龙江村伏击战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德州记忆】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