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以改革创新激发新活力
——四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努力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
本报评论员
  实施协同发展战略、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是我市经济发展由低到高、由大到强发生根本转变,资源要素重组、转型升级加速实现华丽转身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坚持改革才能破壁垒、解困局,只有创新才能激活力、促持久。全市上下要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坚持改革先行,加快破除不利于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创新驱动,培育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主体,化创新活力为发展动力。
  体制机制改革当先行。协同发展不是情感上的“一厢情愿”,而是经济发展区域一体化的需要,参与者须立足优势,顺应形势,主动融入。当前,由于行政区域的隔离,与协同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为协同发展打造的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这就要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具体来说,就是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围绕协同发展的需要,树立“一体化”思想,把改革创新聚焦在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上,聚焦在拆除藩篱、破解发展瓶颈上。还要着眼长远,以高标准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为突破口,加大改革力度,强化改革措施,加快建立有利于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把先行先试的试点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加快培育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主体。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理应成为创新的先行者、主力军。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市还有一些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存在小成则满、小富即安的思想。培育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主体,既需要营造全社会关心企业、尊敬企业家的社会氛围,更需要企业有内在的动力和压力,需要企业家解放思想,在与时俱进的创新中抓住机遇。企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科技同经济、创新成果同产业、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的对接,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商业模式创新,以全方位、全链条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搭建平台打造协同创新基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我们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就要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铺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出去”“请进来”,在人才、资金、信息和技术等创新要素和资源之间实现深度合作,探索建立区域科技合作机制。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创业园,打造立足德州、面向京津、辐射全省的技术产权交易综合服务平台,为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服务,形成聚集效应,使德州真正成为协同创新的基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土,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创新是发展的活力源泉。让我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创新自信,激发创新热情,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培育改革创新新引擎,强力推进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步伐。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四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努力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