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曲六店:盐碱地变聚宝盆
作者:任立松张志宁

记者在鸭棚里参加劳动。



  

阅读提示
  平原县三唐乡曲六店村位于马颊河畔,共有726人、耕地1500余亩,因交通不便、地势低洼,盐碱较重,村民收入一度徘徊在温饱线上。近几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发展蛋鸭养殖及规模化种植,走出了一条“种活”盐碱地、增收又致富的畜牧业发展之路,人均年收入近万元。 10月22日至25日,记者深入该村蹲点采访。

养鸭致富

  10月23日凌晨4点,马颊河西岸的辛店村尚在沉睡中静待黎明,河东岸的曲六店村已是灯火通明。
  44岁的梁卫清起床后打开鸭棚门,看着5000只昂首挺胸的鸭子围着一堆堆白花花的鸭蛋嘎嘎叫,困意全无。他轻轻拨开鸭群,拾起一枚鸭蛋,掂了掂分量,足足有9两多。
  梁卫清随即叫醒妻子,两人各拎一只筐子,开始了每天的第一项工作——拾鸭蛋。
  他们手中的筐子可不小,一个大概装20多公斤鸭蛋。没一会儿,14个筐子已经拾满,可地上的鸭蛋还没有拾完。梁卫清说,这个鸭棚每天能收300公斤鸭蛋,能卖到3000多元,除去成本净赚1000多元。
  养鸭6载的梁卫清,已经建起两个养鸭大棚。一个在村东,一个在村北。村东的鸭棚位于流经曲六店的截碱河岸边。从他家鸭棚的位置望去,前前后后约有十几个鸭棚沿河堤依次分布。
  如今,曲六店已有70余户农民建起了养鸭大棚。仅靠养鸭一项,全村人均增收近万元,带动周边的小刘、后郑、西村、袁寨等村都成了蛋鸭养殖专业村,形成了以曲六店为中心的平原县最大的蛋鸭养殖基地,日产鸭蛋3万公斤,远销黑龙江、北京、天津、河北等地。

观念突围

  在曲六店与辛店两村的交界处,马颊河缓缓流淌。虽然同在一条河的河畔,自然条件却是天壤之别。马颊河河堤高出曲六店地面约 4米,这也是曲六店同辛店的落差。就是这4米的差距,带来的结果是辛店水土肥美,曲六店则因地势低洼,盐碱严重,被当地人形象地描述为 “晴天白茫茫,雨天水汪汪”。
  虽然听起来全村人均有2亩多地,然而大半荒草丛生,难以利用,这也成为曲六店村长期贫困的原因。
  2001年春,三唐乡政府组织一筹莫展的曲六店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浙江、临沂等地参观学习蛋鸭养殖。参观结束,个个都说养鸭好。可回来之后,谁也不动弹,半年多过去了,竟然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搞养殖。
  曲六店人,不但穷了饭碗,也穷没了志气。


  当年秋天,乡政府又从浙江引来十几个养鸭大户,安置在了曲六店村的一片盐碱地上。这批浙江人被曲六店丰富廉价的土地资源和充足洁净的水源吸引。没过多久,他们开始挖沟掘井,建起鸭棚10余座,凭借丰富的养殖经验,当年每户赢利5万元。
  这产生了巨大的酵母作用,曲六店的村民震惊了,内心被一股求富的渴望激起波浪,当地政府适时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该村发展养鸭业。
  村支书岳建武第一个站出来,靠10万元贷款,建起了第一个本土鸭棚,当年即获利5万多元,曲六店人自此精神大振。
  次年,曲六店村一下就涌现出17户蛋鸭养殖村民。
  不怕人穷,就怕志短。曲六店人有了自我突破,才有了奔向幸福生活的强大推力。

思路创新

  找到了致富的钥匙,曲六店人也放开了胆量。鸭棚一而十、十而百地逐年膨胀。
  随着养鸭产业的壮大,困扰也随之出现。
  养殖的第一大难处是资金。养鸭子必须先建棚,再进苗,下蛋之前喂饲料。这些投入,20多万元刚能填饱。
  对于曲六店人来说,筹集20万元,可不简单。曲六店穷人多,但穷人致富的愿望却最强烈,他们更为迫切希望通过养鸭甩掉贫穷的旧帽子。
  为了筹钱,曲六店人没少动脑筋。他们又是成立养鸭协会,又是抱团互保贷款,多渠道运作,渐渐形成了信贷给力、养殖户抱团、集体力量 “保驾”的良好格局。
  除此之外,曲六店人还创造了 “以地入股”的新模式。我有地、你有钱,那么我无偿用你的钱、你无偿种我的地,土地的产出抵消筹资的利息。靠这个办法,曲六店的养鸭户把600余亩剩余耕地转让给其他村民,获得资金300多万元。
  如何整合和利用为数不多的土地资源?乃是曲六店人遇到的第二大难题。
  按照建设标准,一个养鸭棚大概用地8亩,曲六店有耕地1500亩, 100多个鸭棚占去近800亩。
  而在曲六店,并不是人人都想养鸭,很多人难离种地的老本行。因此,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在于让想种田的得到良田,让想养鸭的拥有足够场地。
  起初,村民找村委会出面协调户与户之间土地置换,调出专门的养鸭用地。慢慢地,村民之间自创了一条置换土地的新路子,比如,有的户用3亩一类地换5亩二类地,用作养鸭;还有的用6亩三类地换3亩一类地,用作种植,如此,养鸭的有了充足的场地,种田的换来肥沃的土地,互惠互利,一举两得。
□本报记者 任立松 张志宁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曲六店:盐碱地变聚宝盆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