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经济发展中的幸福困局
  有时会发生这样的 “怪事”:经济发展了,民众的幸福感却没有随之水涨船高,相反,有时还出现经济越发展,民众抱怨越多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按照市场运行逻辑,经济发展会使得社会财富再分配,从而导致社会利益群体重新分化与组合。这种逻辑下经济发展规模越大,利益重新组合和分化的现象就越普遍。经济迅猛发展,也导致生活成本及交易成本不断走高。而且,市场中个体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属于弱势,面对市场和社会迅猛变化未必能及时应对,或许会出现短暂或长久的失业。这时如果没有外力帮助,他们如果不能重新奋起的话,只能是经济发展的 “被遗忘”群体。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某些领域,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相反,在某些领域,政府应收手放权,有所不为,放手、鼓励社会自身的发展。
  在医疗、社会保障、居住、交通等民生领域,政府应承担起应尽的责任来。因为市场可以提高效率,但是解决不了公平。买得起房屋的人永远只是社会中部分群体,政府需要考虑和解决买不起房群体的住房问题。如此,全社会民众才会“安居乐业”。能负担起高昂医疗费用只能是少数高收入群体,而占绝大多数的是付不起或承担不起高额医疗费用的中低收入群体,这必须由政府来想办法保障。健康是人的基本人权,尊重和实现人的健康权,人内心才会有所依靠,才会无后顾之忧,幸福感才会产生。
  社会中企业家和金融获利群体是少数,工薪阶层是多数。过了劳动年龄,工薪族的养老、医疗问题就凸显出来。政府应该当仁不让地履行社会保障的义务。民众失业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找不到外在的力量可以求助和保障。上述这些问题,都是市场的缺陷,也是政府的责任之所在。
  同时,政府应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在法制前提下建立和发展,发挥他们的专业所长,去承担政府干不了、干不好的事务。社会有社会自有的逻辑,要保护、增加社会的韧性。如此,民众在韧度高的社会中生活才会享受政府、社会等多重保护,民众的利益得到良好保障,民众的精神生活有地方可以实现,幸福感才会油然而生。□李跃华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经济发展中的幸福困局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经济】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