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6000台小机器下岗 磁卡一刷清水进田
平原解除农民种地“最后一难”
  平原讯 (金吉鑫 崔巍 岳丽)在现代农业推进过程中,大型联合收割机、新型播种机、农药喷雾器等先进机械已得到广泛应用,农田灌溉难则成为百姓种地过程中唯一的“头疼”事。平原县通过争取并科学实施“现代农业小麦产业县项目”,借助国家惠民政策,把“水笼头”接到了田间地头,解除了农民种地“最后一难”。
  5月26日,笔者实地参观了王杲铺镇马减竖河东岸的大杨泵站,这个泵站的“管辖”面积是4744亩耕地。机手李令祥现场给我们演示了“高效节水灌溉”的全过程:先由泵站提水加压,清清的黄河水就输送进了管网,通过管网又密闭运送到了农田,用IC智能充值卡轻轻一刷,水就哗哗地喷了出来。老李介绍说:“田间每50米就设一个出水口,还推广了小畦灌溉,宽畦变窄畦、长畦变短畦,浇一亩地只需1小时,用水比原来少了40立方米,费用只有18元。 ”
  谈起浇地的变化,王杲铺镇徐官屯村村民张光跃非常激动,他说:种地不怕别的,就怕浇地!原来家家户户都有小机器、小水泵,大伙浇地赶到一块,有时还抢水,全家人轮流在地里值班,5亩地浇个两天两宿很正常,家里没有男劳力的就更难了。现在用“自来水”浇地,省钱、省心、省工、省力,水源水质都有保障,我们村的小机器都光荣“下岗”了。
  平原县委书记董绍辉介绍说,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大部分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配套功能差,致使花巨资打造的引黄工程、蓄水工程难以突破“最后一公里”。特别是马颊河以西的王杲铺、王打卦、恩城3个镇,地势高亢,地下水资源严重不足,农田浇灌比较困难。为破解3个镇的浇地难题,该县去年成功争取到全省 “现代农业小麦产业县项目”,并根据平原现状选择了“低压管道节水灌溉”模式。这个模式设计为“一泵、一网、两卡、两表、一带”,特点是一次性送水进田,农田灌溉实现了智能化、无盲点。项目总投资9690万元,实施面积 13.32万亩,新建提水泵站35座,配套输水管道816公里,清淤治理沟渠147条;去年已完成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提水泵站12座,铺设管道277公里,新建农桥37座、闸19座,清淤土方23.13万立方米。
  谈起新型节水灌溉项目实施带来的变化,平原县水务局局长赵英勇感触颇深,他说:传统的工程灌溉模式为灌排合一、多级提水、大水漫灌,费时、费水、费工、成本高。通过新技术、新手段,真正实现了灌排分设,变多级提水为一级提水,破解了一家一户购置灌溉设备投资大、安装机泵难等问题,今年6000多台农家小机器光荣下岗了。据测算,今年项目区4.5万亩农田可比上年增产粮食900万公斤、节水405万立方米、省工9万个、节地1100亩、节能40万千瓦时,年增纯水利效益1085万元。项目全部实施完成后,每年项目区农民直接收益3255万元。
  在赵英勇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锦旗,上面写道:“汩汩清流润良田,高效节水开新泉。民生水利结硕果,不忘党恩永思源。”赵英勇介绍说,这是项目区村民敲锣打鼓送来的。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平原解除农民种地“最后一难”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经济】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