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乡野的诱惑
——序赵方新作品集《翠微集》
  如果行走在乡间田陌上,是有月亮的夜晚——又是打了赤脚,四周只有啾啾鸣叫的草虫在悉索骚动,吸进呼出的都是花木的气息;哪里,又忽然飘来时断时续的洞箫之音,同皎洁又温柔的月光一起飘忽着,又一起被吸入脏腑、沁入全身的每一道血脉。那时,脚下迈出的每一步,会留给你怎样的感受?
  如果,落下的那只赤脚,又不经意地踩在刺人的野蒺藜狗子上——那种由脚底迅速遍布心腑的刺疼,来得是那么猝不及防、又毫无恶意——你翘起脚叫疼的同时,难道不是全身心地感受到一种真切的刻意难求的快意?
  是的,这种来自乡野的热辣辣的刺痛和由刺疼带来的快意,一生难得几次却足以使人回味终生……
  我读赵方新描述乡下生活的作品,获得的就是这种感受。
  方新的描述农村生活的作品,情感真挚,笔调明丽,字里行间洋溢着乡野的清新气息和哀婉的诗意。乡下的月亮是那样的饱满清纯,犹如一具灵动的生命;落日也完全不是“隔着城市高楼和喧嚣的那种,灰头土脸,行色匆匆,连招呼也不打,钻进破旧的公交车,或打的回家”(《乡下的落日》)。而在乡下,落日是被麦垛和农人的杈杆迎接着,轻轻坠落进人们的怀抱之中。至于乡下的黑夜,更是有情有义,“无遮无拦,没有杂质,像镜子般熠熠生辉”(《回老家睡觉》);躺在老屋的土炕上,“不必担心不速之客敲门,心头了无牵挂”,甚至“没来得及细细体味,头一落枕就入睡了……”
  真是“幸福撞头”啊!
  方新的这些描述农村生活的作品,充满了对于承载下他的童年的那片乡野的爱恋——当然包括那些无可排解的对于痛苦的理解和感受。当馋嘴的小伙伴们蹑手蹑脚地走进小满时节的麦田(《鞋殇》),同接受生产队安排护青的凤兰和村里的姑娘们发生激烈冲突时,作者的这些感受,已经悄悄地潜入看似轻松嬉戏的表述之中。在这里,乡村的田坡小径甚至包括草虫野蝉都充满了诱惑。作者笔下的主人公,多是生活在田园上的单纯执着——心地如太阳月亮般明丽的年轻一代,他们用青春的激情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写自己的一个学友,为了自己热恋的一个姑娘,在黑冷的乡路上走了整整一夜,经历了人生中最为豪迈也最为尴尬的一段时光。“用自己冻伤的双脚丈量了一夜初恋的艰辛……”可以想见,无论结果如何,他的痴情和执着,足可使很多人为之感叹。不能不相信——这个年轻人,在他的后来的人生历程中,无论坦途还是坎坷,他在这个夜间走过的那段埋下过热望的乡路,已经深深刻在他的心田上,给以永远的人生启迪。而在爱与恨面前——在生活的道路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般勇气。在《乡村的月亮》一文中,方新对他的另一位插根乡下的年轻朋友赞誉有加;这个在校时狂热地迷恋于缪斯的文学青年,回到乡下后仍然初衷不改。他按照自己的理想,“规范”着恋爱婚姻和谋生的方式,显露着十足的书生意气。他的行为,尽管在时下的乡村显得有些“另类”,但是他“心胸天蓝水绿”,依然 “追求着越来越稀少的诗意,呵护着温暖易碎的生活初衷。”这些不肯熄灭胸中理想之火的年轻人,不会像《凯旋门》《太阳地》里的那些曾被生活扭曲了本性的前辈人,依偎在温熙的太阳地里,终日希求抚平旧日的创伤。他们也不会接受凤兰姑娘 (《鞋殇》)那样的命运安排。他们要安排山河,做田园的主人。也正是这样一些年轻人对乡野的赤子情怀,才使得乡下的月亮如此明媚动人!
  风清月白之下,处于青春骚动期的正在花生地的棚屋里看守果实的怀(《花生地》),不知歇息地抚弄着箫管。漫漫长夜,明月当头,他是在吹给谁听?吹奏的是何一衷曲?可想而知,怀所吹奏出的,并非“阳春白雪”的高盖之曲,在他身上也并不一定生有多少艺术的细胞,并可肯定,他的箫声不会得到多少人的赞许——甚至连他的同伴根,也说他“有病”,深夜里鼓捣这“破玩意儿”。
  但是,怀所吹奏出的,却是世间独一无二的衷曲——忽徐忽疾,承载着人生的苦难,抒发着不倦的情怀,顽强地表达着个人的茫无涯际的追求和理想。怀就是怀——乡下的怀!在这个月白风清的寂静的夜晚,无论他吹奏出什么样的韵律,无论那音韵难听到什么程度,也无论他向了吹奏的对象是谁——无论是男是女,也无论是对了旷野还是江河日月,此时此刻——怀的箫声,都会是一首振聋发聩响彻乡野并且美轮美奂的生命的放歌!
  人类毕生的努力,就是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即是田陌间哪个角落的一只草虫,也会尽力发出自己的声音——生命的响亮。试想,如果缺少了《乡村的月亮》中的意气书生和怀的箫声的乡野,还会值得人这样的去牵牵挂挂么!
  在《被消解的神圣》这篇散记中,方新描写了一片儿时就被乡下孩子们视为神圣的小树林。那片古老的树林,是孩子们最初与自然世界会话的一角隐秘天地。为什么,人在林子里会迷失本性?村里的一个去林子里割草的姑娘,为什么会把“魂儿”丢在哪里?为什么,家里人秉火执杖地去林子里招魂之后,姑娘随即又恢复了常态?古往今来,这片祖宗们留下的小树林中,又有多少迷失的灵魂在游荡?
  在孩子们幼稚单纯的心目中,小树林就是生活的“一部宝典”,是“乡下”的一具触手可及的活着的魂灵。许多的等待他们破解的人生答案就隐藏在里面。
  就这一角度来说,方新创作中的“乡下”,已经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和个体,她是作为一个沉重却具有魂灵的载体而依存于人类心间的一道 “神明”——究其根底,就是一种为人类久所认知的文化现象。自走出森林告别了茹毛饮血的岁月,人类就开始对 “神明”——自然法则充满敬畏。人类的进步就是应该有所敬畏——对自然法则不可冒犯的敬畏!
  难道不可以这样认为:乡下的缀满奇怪并且永远找不出答案的故事的小树林、月光下那些听来并不成熟的管弦之音,是自远古的先人那里,时断时续,寻寻觅觅,一直连接到现在的吗?!
  中国的乡村,是一部永远无法读透的大书。幸福和苦难都埋在厚厚的土层里。方新以看似轻松抒情的笔触,完成着一个沉甸甸的命题:人类在挑战苦难的同时,总是显现出些许的软弱和无奈。但是,人类与苦难的搏斗中,可以夺走的是生命,永远不会被夺走的,是尊严!
  就如,方新又回乡下,惊奇地发现,那片四季飘香且承载了几百年往事的古老小树林已经奇怪消失时所表达出的那种情愫:
  “如果她能回来,我会对着天地,磕一个响响的头! ”
  人类有过失去尊严的生活,但没有理由去责怪这片土地!
  (尹世林 临邑人。曾任德州市文联副主席。系山东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短篇小说集《野水》,中篇小说集《长夜洞箫》,长篇纪实文学 《铁血之旅》、《太阳灼伤的土地》、《幸福的荒漠》、《闯荡南非》等。 )
  (赵方新齐河人,1970年生,现就职于齐河县广播电视台,曾于《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岁月》等报刊发表作品。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
□尹世林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乡野的诱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7 版:柳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