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农家女张海燕的杂技之路

张海燕在糜镇文化大院表演顶水杯。



平时,张海燕就在窗台上压腿。



  窈窕的身材、灿烂的笑容、爽快的话语,也许是多年从事杂技表演的原因,一举一动中,张海燕透出一身洒脱与灵气。日前,笔者走进陵县糜镇吴龙村见到了她——

为生活,她走上艺路

  1980年,张海燕出生。父母务农,一家5口人土里刨食,缺吃少穿。 “想想小时候,那日子苦得真是没法儿过。 ”张海燕说,作为长女,她经历了太多的困苦,小学还没读完,就辍学帮父母干活。
  1992年,她到河北堂姐家走亲戚。堂姐和姐夫都在吴桥杂技团,在那里她看到演员们台上表演,台下练功,这次偶然的机会,让她对杂技产生了兴趣。 “虽然当杂技演员也很累,但总比在家务农收入高一些。那时公务员每月也就二三百元工资,杂技演员却能挣到千元左右。”张海燕说。于是,她拜同村在杂技团当师傅的张炳田为师,练起了杂技。因张海燕聪明好学,又不怕吃苦,练就了魔术、顶技、空中飞人等几手绝活儿,很快成了团里的“台柱子”。

为梦想,她差点“折翅”

  “既然干上了杂技这行,我就想法儿练好,梦想成为杂技界杰出的演员。 ”她说,当时练习杂技吃的苦、受的罪,常人难以想象。张师傅对她们要求十分严格,一年四季,每天都是早晨4点钟起床,练功两个小时。先是集体做压腿、攀杠、翻跟头等基本功训练,然后再自练技能。“冬天时,单杠上一层霜雪,手握上去立即就僵住了,就像被吸住一样。 ”她回忆说,这还不算什么,当时杂技团是流动演出,中间有经纪人牵线,全国各地到处跑,没有固定地点。演出多时,经常会换地方。为了不耽误演出,每次到了一个新地方都是晚上支棚,第二天演出,半夜演完立即拆棚,再起程到别的地方去。虽然十几个人干活,但那么高大的演出棚,支架子、拆架子、盖帆布、叠帆布,次次都累得她腰酸腿疼。
  “最关键的还是安全问题,玩杂技就是在玩命。 ”张海燕说。 1994年,杂技团到淄博演出,她和张师傅在表演高难度的“空中飞人”时,因感觉节目太熟练没系保险绳。结果,一不小心,脚没勾住铁架,她从12米高的空中掉下来。幸好自己身体轻,平时训练过,没有造成生命危险。但毕竟太高了,她的左胳膊被摔成粉碎性骨折,断成七八截,在医院住了两个月才好转。即使这样,她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病愈后,又走上了演出的舞台。

为乐趣,她笑对舞台

  在外演出多年,张海燕全国各地基本都走遍了。 2004年,她与同村一青年结婚。 2006年,儿子出生。 2007年,儿子断奶后,她和一个杂技团签约到内蒙古演出,合同是两个月。可她到了那里,想儿子想得睡不着觉。坚持了14天后,她实在熬不下去,便毁约回家,一分钱也没拿到。“为了儿子,我放弃自己的梦想,一点也不后悔。”她发自内心地说。回家后,张海燕便在当地打工。现在,她一个月能领2000多元工资。
  “虽然如今不再以杂技为生,但这仍是我的爱好。 ”张海燕说,平时单位文化活动特别多,自己经常参加。通过演出,可以体会很多乐趣,也可以缓解工作的劳累。
  “因场地条件有限,现在只能演出一些简单顶技、魔术等小节目,像高难度的顶技、空中飞人等就不能表演了。 ”张海燕不无遗憾地说。近几年,她常代表公司参加乡镇、县里的演出活动,也成了当地的演出“名人”。很多文娱公司看到她精彩的表演,便给她打电话,邀请她去参演,但多被她拒绝。张海燕说:“杂技表演现在只是自己的乐趣,已不再是谋生的手段。”□任相国 许焕路 田俊霞 王砚才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农家女张海燕的杂技之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8 版:文化·体娱】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