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闹心的棉花

老许家里存下了近万斤棉花,但加工厂已停止了采购。 见习记者 任立松 摄



  高涨的棉价让人脸红心跳,忽上忽下的价格波动更是刺激得人心发狂……去年以来,波云诡谲的棉花市场就像一台失控的老虎机,看上去在哗哗地往外吐着大把的金钱,多数人却只能眼红地盯着看。从棉农到涉棉企业,最终也只能叹息一声——
  送走小徐,马俊凯在工作简报里写到“2011年4月6日,齐鲁晚报徐乐静记者采访德州市棉花协会。”
  “32次。”马俊凯翻看着简报,数了数去年至今接受媒体采访的次数。不到一年,马俊凯受到包括央视、央广、新华社、农民日报等媒体在内的32次采访,最忙的时候,一天之内接待了3拨记者,破了协会的纪录。
  马俊凯是2003年被任命为德州市棉花协会副秘书长的。现年 45岁的马俊凯与棉花行业打了22年的交道,他懂棉花超过懂他自己。可以说,谈起中国的棉花,绕不过山东;谈起山东的棉花,绕不过德州;谈起德州的棉花,就很难绕过马俊凯。
  刚才小徐的采访,和之前每次采访主题几乎一样,又是棉价。
  去年,新棉上市以后,棉价飙升之“疯狂”,利润空间之丰厚,令旁观者十人九慕,亲历者惊喜欲狂。媒体关注度更是热的发烫,马俊凯整个人也纠结在 “棉价”里了。
  棉价飙升,到底是福是祸?
  马俊凯有时候能看清楚,有时候又觉得看不清楚。
  去年棉价飙升的时候,马俊凯下去调研,看到棉农笑了,加工厂长笑了,纺织厂老板笑了,整个市场欢声笑语一片。波云诡谲的棉花市场像一台失控的老虎机,哗哗地往外吐着大把利润,棉花市场迸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人们看不到这些利润到底来自哪里,似乎也没有人关心利润来自哪里,因为赶紧捞钱还来不及,管劳什子利润来源!?棉花产业正张开双手迎接一个光辉灿烂的黄金时代呢。
  但光辉并没有持续多久, 2010年 11月11日后棉价开始大幅下跌,春节后受国内外棉花期货价格暴涨影响,现货价格又大幅跟涨, 2011年2月20日后,皮棉、籽棉价格又下滑了,一跌一涨再一跌,市场就乱了套了……
  赊卖小鸭子的人说,棉花到不了 7块钱 1斤,鸭子钱就不要了;当棉花真涨到7块钱1斤时,老百姓却不卖了:“说不定还能涨!”

  棉农:老许家里还存着上万斤棉花

  夏津县张寨村的许德龙家里还存着1万多斤的棉花没卖,许德龙倒不是嫌价儿不好,而是儿子不同意卖。
  在这一点上,许德龙和儿子是有分歧的。
  当初,谨慎胆小的老农民许德龙觉得棉花涨到6块多就蛮可以了,应该卖。许德龙的儿子却不这么认为,他坚信棉花价格还会上涨。
  村里人也都坚信这一点。要不然,卖鸭子的岂不是傻瓜吗?
  许德龙的儿子依稀记得,去年棉花开市的时候,村里来了几个卖鸭子的,说是卖鸭子其实也不准确,因为这些人卖鸭子竟然不收现钱,村民可以任意赊购,还莫名其妙地说,如果棉花价格上不了7块钱1斤,鸭子钱一分也不要了,这不是较劲儿吗?不过,人们更愿意相信棉价真的能涨上去。
  许德龙见儿子信心满满,也就动摇了,不再提卖棉花的事了,存着就存着吧。其实,并不是老许家没卖,老许左邻右舍也都没卖。据夏津县棉办掌握的情况:全县去年收成的棉花,十有五六还存在老百姓的家里呢。
  按说,夏津县作为种棉大县,种棉收入对于棉农自有天大的意义,而且谁也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但就是铆着一股邪性劲,越贵越不卖!
  过了2010年11月10号,猛一下,棉价开始下跌了,一直跌到每斤5.3元。部分棉农开始着急了。个个放言只要有人收,就卖,不管价格高低,能出手就行。
  可惜,吊诡的市场却再也没有了昔日的光芒,周边的棉花加工厂,大都停止了收棉。
  这两天正值谷雨。
  前一段时间里,禹城县的棉农老张还不时给马俊凯打电话,询问棉花价格的事。
  老张家里还存着1万多斤的棉花,去年11月上旬涨到1斤7.2元的时候,他没卖。他们村许多人也都没卖。不过心里早都乐开花了,他们种了一辈子的棉花,从来不知道,原来棉花也这么金贵。但是,经历了棉价起起伏伏的折腾,老张也没了主意。最近,马俊凯到几个重点县市区做调研,调研结果并不乐观,虽然棉花种植面积并没有大幅度的减少,但已经处在近10年来的最低点,很多棉农已经失去了种植棉花的耐心。

  ●2010年9月,棉花一开市价格为8.40元/公斤左右,之后快速上涨到11月上旬的14.40元/公斤左右,两个月内上涨71%;皮棉销售价格从9月初18300元/吨快速上涨到11月上旬32000元/吨,涨幅75%。
  ●2010年11月11日后棉价开始大幅下跌。 11月底四级籽棉收购价降至10.60元/公斤左右,皮棉价格降至26000元/吨。
  ●2011年2月中旬,籽棉收购价升至12.80元/公斤左右,皮棉升至31000元/吨左右。
  ●2011年2月20日后,皮棉、籽棉价格又下滑,目前籽棉收购价格在10.40元/公斤、皮棉28000元/吨左右。


去年棉价确是很高,但起伏太厉害了,棉农的心跟着七上八下。再加上去年8月份发生的低温连阴雨,棉花的产量和质量都受影响。不少棉农 “腹背受敌”,既吃了市场的瘪,也吃了天气的瘪,苦不堪言。而且,种棉与种粮的比较效益并不高,种粮从种到收全部机械化,种棉却费工耗时,远不如种粮省心。况且随着农民挣钱门路的增多,也想腾出更多的时间出去打打工,谁还有心思一门儿伺候棉花?
  不怕棉价高,也不怕棉价低,怕就怕棉价一上一下乱折腾。即使在棉花市场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江湖”,也被多变的棉花市场迷住了眼睛——

加工厂:早早地停止了收棉

  “棉花加工行业就是一个弱势群体。 ”武城县银恒棉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天成跟谁都这么说。这个行当的全部业务无非就是个“三部曲”:收购——加工——经营,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也没有任何提高附加值的余地,唯一赚的就是个粗浅的加工费。现在许多纺织企业也开始涉足棉花加工,加工厂的生存空间也就剩个“夹缝”了。但就是这么个“夹缝”,就武城而言,依然盘踞着大大小小七八十家加工厂。
  近几年,植棉效益持续下降,农民植棉积极性一直不高,我市棉花种植面积从2008年的289万亩锐减到2010年的155万亩,再加上去年遭遇涝灾,单产量更是大幅下降,全市总产皮棉仅为12万吨,为正常年份的一半左右。但德州的棉纺织企业有240多家,纺纱能力要在500万锭左右,年用棉量最起码在45万吨左右,这样,全市棉花理论自给率仅能满足四分之一的企业,产不足需的矛盾相当突出了。
  本来,新棉花收购季开始之初,王天成一看行情不孬,预计棉花好收。所以九月份棉花市场一开市,王天成便开足了马力敞开收购。可是越收越发觉不对劲,一方面,棉农并没有因为价格上涨敞开卖,而是越发谨慎,棉花收购量甚至比往常年份还要低;另一方面,棉花价格也太高了,王天成从事棉花行业以来,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的价格。他开始有点害怕,有点犹豫,到底该不该继续收购?市场没有给他留出做这个选择的时间,11月10号,王天成还把 “每吨三万二”的皮棉价格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第二天,市场突然爆出3.1万元的价,一吨净降1000块,100吨可就是10万呢。随后,价格继续走低,11月底降到了2.6万元。王天成一下子就懵了,整个棉花加工行业都懵了。哀叹之声,遍布于野。本就脆弱的棉花加工产业,哪能经受的起这么大的起伏?
  如果这就是一个结束,王天成也不会过于难过。但春节过后,国内外棉花期货价格暴涨,现货价格也大幅跟涨,皮棉一下子又窜到了每吨3.1万元。大家一看这情况,接着收吧,生意总是要做的,说不定是棉市的春天真的来了。可结果,棉市经过短暂回暖,接着又一蹶不振了,之后还来了一个大范围的滑落,从3.1万元跌进了2.8万元,这可是致命的一击呀。
  如今,许多加工厂早在3月份就再也不收了。即使棉农想贱卖,也不买了。加工厂主似乎都吓破了胆,早想结束这个糟心的季度了。
  面对“高棉价”,德州有四分之一的企业开始加大对天丝、莫代尔、牛奶纤维、竹纤维、玉米纤维、大豆纤维等新型纤维以及羊绒、狐狸绒、蚕丝等动物纤维的应用和新产品开发,就是想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企业的华丽转身——

纺织业:“高棉价”时代的突围之路

  经历过棉价起伏不定的折磨,夏津县新时棉业有限公司副经理时传良略显疲惫。
  去年棉价飙升的时候,纺织业春光无限,眼看着大把的利润滚滚而来。可正当许多企业享受着棉市带来的利好之际,纱价受棉价下跌的影响突然连续下滑,每吨棉纱价格净降近1万块,许多纺织企业差点没因此关张大吉。
  棉价大幅波动对纺织企业的影响显而易见:当棉价不断上涨时,棉农惜售,企业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足够的货源,如果不能保证稳定的货源供应,企业的生产销售便受影响;反之,当棉价下跌时,棉农也不愿低价出售,会等待比较好的出售时机,而公司客户会因为棉价下跌要求公司给予一定的折扣。所以,左右为难的公司也只好自己想办法保证货源。而纺织企业短订单的方式也会对企业的生产计划造成影响,一旦棉价发生暴涨暴跌,资金链很可能承受不住。
  目前来看,棉花的整个产业链陷入了空前的胶着状态,一方面,棉纱价格比春节前每吨下降近3000多元,纺织企业多已停止采购皮棉;另一方面,皮棉价格跌至1吨2.8万元,加工企业也失去敞开收购的魄力。虽然棉农手里有棉,但苦于无人收购,也只能听天由命了。整个棉花产业链都在观望,都在等待一个未知的戈多。
  现在,关于棉价涨跌还是存有争议的。有人觉得棉价会接着下跌,也有人觉得棉价还会上涨。但棉价无论涨或跌,从长远来看,以棉花为代表的天然纤维的稀缺仍是不争的事实,纺织业已然进入了 “高棉价”时代。据农业部一项统计,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纺纱用棉量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而同期棉花产量增速只有5.8%。目前,我国每年纺织用棉总量都在1000万吨以上,而国内产量始终徘徊在700万吨左右,供需缺口不断增加。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纺织业逐渐走出低谷,纺织品出口大幅增长,对棉花的需求也增多加快。
  时传良觉得该是思考企业未来去从的时候了。
  “针对目前高得出奇的棉价,我市部分纺织企业加大了新产品的开发力度,采用非棉纤维化解高价棉花的影响。德州华源科技、德州恒丰纺织、陵县宝鼎纺织等企业加大了对天丝、莫代尔、牛奶纤维、竹纤维、玉米纤维、大豆纤维等新型纤维以及羊绒、狐狸绒、蚕丝等动物纤维的应用和新产品开发,市场前景较好,经济效益可观。 ”德州市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廷兵力挺纺织企业朝着调整结构和升级产业方向突围。
  可是对于时传良而言,这个路似乎也并不好走,新时棉业是一个纯棉纺企业,产品里加入非棉纤维并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的。
  最后,新时棉业选择新上两条可节省30个劳动力的自动络筒机生产线。但愿,这也是突围“高棉价”时代的一条可行之路……
  □见习记者 任立松 臧旋 刘平 本报通讯员 万庆华 张胜利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闹心的棉花
  本文所在版面
【第 5 版:德周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