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德州文明的“水缘”
作者:朱延华供稿聂振凯整理



  德州电视台文化访谈节目《明德讲坛》挖掘地域文化,从平民视角观照、专业角度解读德州文化,近期邀请德州学院历史系主任梁国楹教授解读了大禹文化和德州早期的农业文明——
  尧舜时期,大禹治水在德州留下了很多足迹,和德州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德州和水、黄河有一种特殊的渊源,德州就是黄河岸边的一个城市。而大禹治水在很大程度上治理的就是黄河。

  “禹疏九江,其五在德” “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一叫做“禹疏九江,其五在德”。意思就是大禹疏通的九条河流中,其中的五条都在德州。大约距今4000年的时候,也就是尧舜这个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突然洪水泛滥。历史记载了这个时期,当时的百姓房屋被冲毁,田地被淹没,民众受到了严重的生存考验。根据私钥,也就是地方首领们的建议,当时的尧就派了一个人治水。首先派的这个人叫鲧,鲧用的什么办法呢?就是哪里有水,就筑堤拦截,堵一时堵住了,但是长期,水越积越多,某天一个堤决口了,就冲毁了更多的房屋、田舍。鲧用了9年的时间,洪水反而越来越严重了。他没有完成任务,9年可以说是一事无成。
  舜继任尧为部落联盟首长以后,马上进行了人员调整,把治水无功的鲧流放到今天山东和江苏交界的一个叫雨山的地方,后来鲧就死在了那里。舜改用鲧的儿子禹来治水,这个禹继任之后,借鉴了他父亲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而不是堵的方式,水高了就挖着让水往低处流。禹在外治水一共13年的时间,史书上说禹在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可以说是一心扑在工作上。也有人评价其为 “宵衣旰食”“殚精竭虑”,可见艰苦程度很高。
  他这种治水的精神,这种勤奋工作的精神在历史上得到了很多人的赞扬。比如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在《韩非子·五蠧篇》中写道:“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什么意思呢?这里的王是个动词,意思是统治。耒是上古时期一种翻土的工具,最早是木制的。锸是挖土铲土的工具,类似于我们后代的铁锹。股是大腿,胫是小腿,胈是指人身上的毛,这里特指腿上脚上的细毛。臣是男奴隶,在当时男奴隶叫臣,女奴隶叫妾,虏当然就是俘虏。这段话的整个意思就是禹之所以后来在舜之后成为部落联盟长,主要是因为他前期治水有功,所以才能够成为天下的共主,统治天下。他当时治水的时候,付出的辛劳,是有目共睹的。成天和百姓泡在水里,呆着斗笠,拿着铁锹,腿上脚上的毛都磨光了,像这样的劳苦程度,奴隶也不过如此。

  变堵为疏的治水方式,启发了后代人,用在治国理念上

  他这种精神在战国时期孟子曾经发过感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前面列举了很多人物,都是一般的小人物,但是我想孟子这个感慨和大禹是有关系的。大禹这种变堵为疏的治水方式,后代人受到启发,用在治国理念上。你比如历代的开明统治者都很注重这种民意的畅达,上情下达,要深入基层,了解民意,还很注重用道德去感化,用一种高尚的道德去引领人,而不是压制你、限制你。疏就是一种疏通,实际上就是一种和谐,堵是一种压制,一种强制。
  大禹治水的五条河流,第一条是徒骇河。徒骇河现在仍然有这个名字,为什么叫徒骇呢?有人说工程太浩大,这些工匠们、工徒们,害怕修不好、修不成。徒是指工徒,实际上也是奴隶。骇,就是惊骇,就是害怕。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些工徒们在这修河的时候,突然上游来了水,损失很大,工匠们都惊骇而逃,跑到岸上,有的没有跑出来的就被冲走了,因此叫徒骇。
  再一条就是马颊河。马颊河我们现在也有,现在我们德州地面上比较大的河流古人解释说他上流宽,下流窄,这个形状像个马的脸。马颊就是马的脸。
  还有一个胡苏。胡苏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他原来是在宁津、庆云。胡苏的意思是什么呢?胡苏就是河水下游,胡就是下,苏就是流,就说明当时这条河靠海比较近,已经地势很低了。
  再一条叫做钩盘。钩盘河现在也有一个名字,一个新名字,我们今天德州人喜欢叫他岔河,就是说它太弯曲了,曲如钩,弯入盘,老道弯曲,就叫钩盘。
  还有一条就是鬲津河。鬲津河大概我们德州人现在都不知道。它现在有一些新的名字,漳卫新河,也习惯叫减河。减是减少的减,是条减水河,就是用于把河道的水位降低。
  禹疏了九条河 现在在我们德州境内就有五条,这说明在当时,德州是大禹治水的主要的一个战场核心。大禹文化和中国治水文化,它的发源地、发祥地就是我们德州。
  禹息故城与具丘山就是大禹治水留下的两个很重要的遗迹,都在禹城。禹息故城后来又叫高唐故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不光是我们德州,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他现在的位置在禹城伦镇附近。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和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德州和省里的考古工作者,进行了2次对这的发掘。发现这个地方的文化层次分3层:最下的一层,离我们最久远的大概就是上古时期的高阳城;中层大概就是大禹治水时期的禹息故城;最上层也就是高唐故城。相传鲧治水的时候曾经盗用过天帝的“息壤”。息壤也叫息土,它顺着水走,顺着水位抬高,它就抬高。
  那么再一个遗迹就是具丘山,也在禹城。在禹城西南的十里望,相传是大禹为了登高观察水势而修筑的,人工修筑的,高的一个高台,后来叫具丘山了,就是观察水势的,哪里来洪水,水从哪个地方挖渠排出去比较好,都可以从这里看到。唐朝的时候,当地的知县,在它的西门内修筑了禹王庙,在城外的具丘山山顶修筑了禹王亭,这都是有历史记载的。

  远古先民,在龙山文化前后,大概就是一种既具有农业,又有畜牧业又有家庭养殖业、手工业的原始生存生活状态

  德州这个地方在当时气候比较温润,比我们现在湿度要大,气温要高,我们还发现了好多虎、鹿这样的动物。现在我们德州的一些地名,我们就可以从中猜测到或者联想到当时的环境。比如,我们德州在金元时期叫将陵,还有陵县,往北还有乐陵,在德州城东面十里地,据说还有个方山,这些都是一些高地,甚至说堤陵,也是一些高地。这些都是黄河冲刷出来的。相对高度它是高的,是水冲不到的地方。
  另外还有一些洼地河流。比如我们现在的夏津、宁津、鬲津,这都是比较洼的河。靠得比较近的是黄河沿岸,当时的黄河不是像现在的一条,也不是高出的那么一大块。现在我们称为悬河,两边是用人工堤护着,如果没有堤,他会四散流的。在远古的时候这黄河在华北平原上,哪里低往哪流。黄河很怪,带着大量的泥沙,流着流着,这边地方变高,高了就流不过去了,就再上别的流,有可能改成好多岔,也有可能聚集成一条河流,当时就是这样的一个环境。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实际上生活还是很艰难的。我们现在考古发现,至少在龙山文化时期,大约就是距今4600年这个期间,我们有大量的原始居民在这里居住。龙山文化以前的文化遗址我们到现在还没有发现,而龙山文化这个时期的遗址到现在发现有20几处。比较有名的有禹城的刑寨汪遗址、禹王亭遗址、乐陵的五里冢遗址、惠王冢遗址,这20多处遗址发现了大量的史前文物。这些文物都是当时的先民生活生存使用的,所以我们从这些文物器物上就可以窥视当时先民的生活。我们发现了很多陶鸡、陶狗、陶马等等,就是养殖的比较熟悉的那些,这也反映了当时美的一种观念;再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有纺织、原始纺织,有陶纺轮、陶制的纺轮、黏线陀,这些都说明当时的纺织水平,也说明人们已经不是穿兽皮、戴树叶的状态了,而是已经可以从植物当中提取纤维来做衣服。
  另外我们发现的最多的是陶器,这20多个遗址当中都有大量的陶器而且有些陶器还是非常精美的。这说明人们当时过的是定居生活。远古居民,在龙山文化前后,大概就是一种既具有农业,又有畜牧业又有家庭养殖业、手工业的原始生存生活状态。后期有铜镞,还有弹丸、陶弹丸,用陶烧好的,用皮弹弓打猎等用这些。 (朱延华 供稿 聂振凯 整理)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德州文明的“水缘”
  本文所在版面
【第 5 版:讲坛】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