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全市人才暨教育工作会议强调
优先发展教育 构建区域人才高地
吴翠云陈先运作重要讲话 兰忠良史好泉出席 袁秀和主持
作者:李根

吴翠云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陈勤博士颁发奖金。 牟永来 摄



  本报讯 (记者 李根)2月24日,全市人才暨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学习贯彻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和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部署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加快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为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建设幸福德州提供有力保证。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翠云,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先运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市领导兰忠良、史好泉、李艳华、满春重、徐春福、陈永华、韩建亭、孙成良、杨军、张世良、刘子玉、康志民、翟长生、玄祖香、黄金忠,市长助理、市公安局局长匡兴华,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祖传虎,市政府秘书长刘兆祝,市政协秘书长李玉文出席。市委副书记袁秀和主持。
  吴翠云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围绕 “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个中心,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十一五”时期,我市学前教育不断加强,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中教育质量持续提高,职业教育特色明显,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各级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素质不断提升,教育公平加快推进,广大干部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逐年提升,教育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吴翠云就人才工作讲了重要意见。她指出,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对人才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各部门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中央和省有关会议精神,充分认识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关键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她说,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各类人才为推进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应看到,尽管全市人才工作取得明显进步,但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人才队伍建设仍有较大差距。全市上下一定要正视问题、找准症结、明确方向,以战略的眼光、创新的思维,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人才工作,使德州真正成为聚才的“磁场” 、创业的 “乐园”、优秀人才向往的“热土”。
  吴翠云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突出做好五点工作:一是以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引领,积极争创区域发展新优势。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价值理念,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下大气力规划好、开发好、服务好、使用好 “第一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二是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城乡、区域、不同行业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突出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重点领域紧缺的专门人才,加强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党政人才队伍、以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以企业家为重点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和社会人才队伍建设。三是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动力,激发人才创业发展活力。建立健全体系完整、配套科学的工作机制,以本地人才为中心、 “柔性”引进人才为重点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分类管理、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能上能下、公开平等的选拔任用机制,能进能出、合理有序的流动配置机制,尊重贡献、尊重实绩的激励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活力、提高人才效能。四是以实施人才重点工程为抓手,着力提高人才工作成效。采取刚性引才和柔性引智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以才引才和团队式引进。要紧紧抓住海外留学人才趋向回国创业,国内一线城市工作生活压力增大、人才加快向二三线城市流动的契机,多渠道、多形式招揽海内外人才来德州创业服务。加快推进各项人才重点工程的立项、实施、落实工作,狠抓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关键环节。围绕国家“千人计划”和省 “万人计划”,突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五是以促进人才创新创业为目标,加快各类人才载体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加快整合全市人才市场资源,大力培育发展社会人才中介机构,围绕京津需求和我市产业趋势加快培养各类高技能人才,建设特色鲜明的产学研合作联盟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力支持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各类载体建设,积极创建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营造全社会尊才重才、爱才惜才、识才用才的良好环境,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尽快融入本地生活。
  吴翠云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实施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为抓手,切实转变职能,积极探索规律,不断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努力提高人才科学化水平。各级党政 “一把手”要强化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切实抓好人才 “第一资源”;要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人才发展投入多元化,夯实人才工作物质基础;要加强督促检查,实施人才专项考核,促进人才工作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陈先运就教育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他指出,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谋划了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方向,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对于进一步总结教育发展经验、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和省规划纲要精神,我市结合实际制定了德州市 2010-2020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 “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学习型社会,实现由教育大市和人力资源大市向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跨越”的总体目标。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入理解和把握规划纲要的精神实质,把 “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作为首要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教育发展的基本取向和核心任务,认真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措施,强化教育创新,加大教育投入,营造发展氛围,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学前教育强基、职教强市创建、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学校布局和标准化建设、教育装备及信息化建设、教育体制改革、和谐校园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创建 “十大工程”,认真落实德州市2010-2020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实现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陈先运要求,要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在新起点上实现教育工作新跨越。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大干、实干、冲刺、跨越,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建设幸福德州,对全市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市各级务必将教育作为重要的奠基工程、民生工程,在五个领域重点突破。一是校舍楼房化工程力求突破。各县市区要以教学用房和学生生活用房建设为重点,着力解决大班额及功能室不足的问题,满足寄宿生住宿和就餐的基本要求。到2012年农村初中和中心小学必须实现楼房化,到2015年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达到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同时,要适应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的趋势,调整优化中心城区学校布局结构。二是教师补充工作力求突破。各级各部门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高度负责地抓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补充工作,按照 “退一补一”的原则,建立起长效机制。要加大教师人文关怀力度,着力解决好城乡教师同工不同酬问题,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高度关注农村教师职称评聘、评先树优等工作,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做好对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的宣传。三是学前教育发展力求突破。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责任,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政府主导、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办园体制。四是教育体制改革力求突破。坚决破除不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和完善分级管理体制,全面落实 “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积极探索符合各类学校特点的管理方式,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五是办学特色力求突破。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办学特色上狠下功夫,增加学生全方位知识,提供多元选择机会。
  陈先运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全面落实全市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扎实做好各项教育重点工作,全面促进全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袁秀和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自觉地把人才、教育工作放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认识,放到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的战略部署中去把握,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全市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抓紧对人才、教育工作进行科学谋划,明确目标,细化任务,落实责任,确保把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要改进工作方法,在工作中谋全局、抓重点、抓关键,明实情、出实招、求实效,确保工作研究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目标完成到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坚持 “一把手”抓 “第一资源”和 “第一生产力”;分管负责同志切实负起责任,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形成抓工作的强大合力,努力开创我市人才、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会上,对我市泰山学者、第一期全市首席专家、第四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进行了表彰。
  各县市区委书记,组织部长、分管人才工作的副部长,分管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副县市区长,编办、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主要负责人;市委、市政府有关副秘书长,市直各部门、单位和中央、省驻德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参加会议。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优先发展教育 构建区域人才高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