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把科技“种植”在田野中
——记夏津县农业局植保站站长、高级农艺师于佃平
  12月5日,夏津县白马湖镇小学礼堂里坐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这里正在举办棉薯间作技术讲座。当地村民曹春贤告诉记者:“以前单纯种植棉花,经济效益一直不是很好,现在采用了棉薯间作的新技术,每亩地能多收入2000多块钱。”推广应用这项种植技术的,就是夏津县农业局植保站站长、高级农艺师于佃平。
  农业在夏津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在生产中很多新技术应用还不够到位,影响了粮棉产量的提高和农民的增收。于佃平说:“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有责任和义务为农民推广更多的先进技术,为了能让农民多打几斤粮食,多收几斤棉花,少喷几遍农药,再苦再累也值得。 ”为了准确掌握生产实际情况,更好地推广农业技术,一年中于佃平有大半时间是在田间地头度过的。他经常在上下班的路上做调查,路边的棉田成了他的调查田,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有时在地里一蹲就是几个小时。于佃平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公布给农民,农忙季节,每天接听的咨询电话有几十个,他的手机成了全县的农技热线,他被农民朋友当作自己的贴心人。
  2006年,棉花苗期病害和盲蝽象虫害严重发生,引起了全省上下的高度重视,于佃平及时调研,第一时间总结出应对措施,并利用各种宣传手段通知农民,最后,全县的棉花不但没有减产,反而比上年增产了5%。多年工作中,于佃平积攒了30多本工作记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该县农业局的技术权威。如今,就连中国农科院在当地做实验的博士遇到了难题都向他请教。
  于佃平先后参与了中国农业大学开展的抗虫棉专用调节剂试验示范等多项研究和推广项目。2009年指导开展了农业部棉花高产创建项目,落实了3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经农业部专家测产验收,万亩示范片皮棉单产达到114.6公斤,居全省前列。□本报记者 韩超 本报通讯员 万庆华 董玉龙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把科技“种植”在田野中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