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继往开来乘胜前进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到十七届五中全会的5年,是中国发展极不平凡的5年。5年间,我们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一系列历史罕见的严峻挑战和考验,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5年间,我们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2006年至2009年,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10.7%,高于“十一五”规划所要求的7.5%,并于2009年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要求的经济增长目标。这为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至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60元增长到17175元,年均实际增长10.2%,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0.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587元增长到5153元,年均实际增长8.3%,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3个百分点。2009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600美元,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居民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
  国际地位持续提升。我国经济总量2009年上升到世界第三位,今年二季度我国GDP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8.5%。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随着经济实力增强,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增加,国际影响力继续提升。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把“以人为本”作为“十一五”时期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目标。5年间,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于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始终。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为广大农民减负;2008年全国城乡实现免费义务教育,真正实现了全民义务教育;连续6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随着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农民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保、城镇居民生育保障试点等一系列制度设计出台,社保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节能减排成绩突出。为实现“十一五”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中央财政投资2000多亿元,采取了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等一系列措施。“十一五”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可以完成,我国成为国际上能源效率提高最快和污染排放减少辐度最大的国家。
  德州也同伟大祖国一样,“十一五”期间发展迅速,变化巨大。2006年,全市GDP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03.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5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79.42元。4年之后的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45.35亿元,4年间增长了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6.1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38.41元,增长率都超过了50%。社会事业成就突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节能减排完成预期目标,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
  5年的实践,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协调可持续,就是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统一起来,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统一起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既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改革未有穷期,发展永无止境。即将挥别的“十一五”所书写的壮丽答卷将成为我们的永恒回忆,铭刻史册;继往开来的“十二五”所勾画的宏伟蓝图,将带我们乘胜前进,再铸辉煌!
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王江红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 时圣玉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继往开来乘胜前进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