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菜价超三成涨在“流通环节”
作者:秀青本报


  菜价居高不下,百姓有点儿叫苦。记者进蔬菜市场、跑生产基地,进行了调查。发现导致菜价高的原因不止一个,但菜价超三成涨在“流通环节”。
市场直击——
  受访地点:三八路便民市场
  主要受访对象:市民王阿姨

  调查显示:菜价涨了,开销多了,王阿姨的菜篮子没那么丰富了
  4月13日早晨8时许,家住德城区武装部家属院的王阿姨,提着菜篮子,走进家门口边的三八路便民市场。
  “今年的菜价涨得邪乎点。”王阿姨对记者说,原来十几块钱能买七八样菜,现在要花二三十元钱。
  “比如白菜,去年这时候1斤最高不超过5毛钱,现在都涨到1.5元了,一颗白菜比1斤肉还贵。青椒、蒜薹、西红柿等都在涨,比水果还贵。过去买蔬果每月最多花500来块,现在要花700多块。按说,4月份是蔬果陆续上市的时候,可价格还是降不下来。”王阿姨一脸不解。
  “菜价咋涨得这么多?我们都感到有压力,那些低收入家庭该怎么办呢?”王阿姨满脸担忧。
  正在买菜的李女士感同身受:“一把青菜动辄几块钱,真有点吃不消。”
  一位正在整理摊位的菜贩搭话,由于天气、运输等原因,感觉今年的菜总量少了。
  记者当场连线市蔬菜办的副主任刘富贵,他说,与往年相比,今年蔬菜总体价格上涨30%,原因主要有四点:其一,我市天气变化明显,影响了大棚蔬菜产量,气温一降,菜价上涨,成为了一个规律。其二,西南省市大旱,影响了我市外调蔬菜的供应量。其三,农资涨价。其四,流通环节的层层加码。
成本探察——
  受访地点:陵县陵城镇、平原王杲铺镇、临邑临南镇
  主要受访对象:菜农
  调查显示:受天气影响,产量降低;种菜成本高了

  近日,记者分别到陵县陵城镇西葫基地、平原王杲铺镇黄瓜基地、临邑临南镇西红柿基地进行了采访。
  陵县是我市西葫生产基地,种植面积有1.6万亩。4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陵城镇后寺村菜农张金水家的大棚,看到他正在认真地查看西葫芦植株。“这些天阴冷、潮湿,大棚通风时间短,很多花蕾、叶子上容易长出灰霉菌,要特别注意维护。”
  张金水家有3个大棚,共6亩,种的全部是西葫芦。“根据质量高低,现在西葫芦价格每公斤在1.6元至2.4元之间,比去年同期每公斤高出20%,主要原因是蔬菜产量降低25%。”张金水说,他的大棚原来两三天采摘一次,连阴天西葫5天摘一次就不错了。
  平原县的王杲铺镇以种植黄瓜为主。该镇杜庄村农民刘金岭的大棚面积有1.1亩,4月15日早上,他以2元/公斤的价格卖出了一批黄瓜。“现在黄瓜价格每公斤在1.4元到2元之间,比去年同期略高一些,但因为产量减少二三成,收入与往年相比高不了多少。”
  “农资涨价,种菜成本提高,是蔬菜价格上涨的又一原因。”刘金岭算了笔账:大棚膜去年9.6元1公斤,目前涨到13元左右。黄瓜种子20克装以前10多元,现在卖到50元左右。他的大棚包括种子、底肥、化肥等总投入在1万元左右。
  临南镇富源社区的菜农祝清才,今年种了20多亩西红柿,他说:“去年受黄化曲叶病毒病影响,很多地区西红柿减产,我因为采用‘反应堆’技术,预防早,没有减产,现在每公斤卖到4元。”
  刘富贵介绍,今年我市蔬菜受天气等因素影响,总体减产在20%左右。
流通剖析——
  受访地点:黑马农贸市场、平原王杲铺镇黄瓜市场
  主要受访对象:蔬菜批发商
  调查显示:利润被中间环节分割了

  蔬菜流通涉及收购、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蔬菜涨价,哪个环节涨幅最大?4月14日,本报记者主要对西葫、西红柿、黄瓜3种蔬菜流通环节进行了跟踪采访。
  黄瓜线路:天才蒙蒙亮,在王杲铺黄瓜市场,一位姓周的批发商以每公斤1.7元价格收购了2500公斤黄瓜,运到黑马农贸市场销售,经过分拣、装袋……瓜条顺溜的黄瓜可以卖到两块一二,中等的每公斤可以卖到1.6元,最次的每公斤仅卖0.7元。
  早上7时左右一商贩批发2袋黄瓜运到市区阳光花园市场,零售价每公斤3元。
  西红柿线路:临南镇的批发商任勇军,在临南镇市场以每公斤4元的价格收购西红柿2000公斤,在黑马市场以4.6元价格批给零售菜贩。在市区各零售市场,西红柿价格每公斤在5元至5.6元之间。
  西葫芦线路:陵县一位批发商宋金中,在陵城镇西葫市场以每公斤2.2元收购西葫2000公斤,以每公斤2.3或者2.4元向外批发,而西葫在市区各市场零售价格每公斤在3元左右。
  这样蔬菜从批发市场到百姓餐桌,经过层层分销,价格至少上升30%以上,有的甚至翻了一番。以上3个品种主要是本地菜,路途近,运输费用少,如果是从外地调运的蔬菜,加价情况还要严重,比如白萝卜,调运来德州后批发价是0.8元/公斤,在零售市场上要卖到1.6元/公斤。
  实际上,辛辛苦苦种菜的菜农们得到的实惠并不大,老百姓却要承受着高菜价,利润却被中间环节占了大头。调控高菜价,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压题照片 李根摄
  □本报记者 秀青 本报通讯员 相国 国华 子瑞 吉刚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菜价超三成涨在“流通环节”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