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加快发展我市服务外包的对策
  服务外包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的热点。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对德州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目前,国家和山东省已将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作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市应抢抓先机,加快发展。
  一、我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明显,市场优势突出。德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双纵双横铁路网和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使中心城区交通主枢纽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我市劳务和商务成本相对较低,实施“南融北接”战略,可借力济南、天津“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资源优势,使我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市场优势更加突出。
  2、城市环境宜居,基础设施配套。我市良好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城市功能、宜居乐业的城市环境,能为服务外包企业和员工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尤其是城市环境综合评比进入全国50强等条件,容易吸引高层次人才居留。同时,我市自然灾害少,可降低发包企业对外包企业灾备中心的要求,缩短客户发包前的审计周期,减少运营费用。
  3、比较优势凸显,政策环境优越。德州的民营经济、特色产业、传统农业、资源、能源、发展环境等优势,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广平台。“厚德载物、创业之州”的环境品牌,使德州成为全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之一。所有这些,都为推进与津、济大型服务外包企业的联合与协作,打造服务外包基地提供了平台。
  二、加快发展我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对策
  1、提升认识,切实加大政府推动力。当前,形势的发展迫使我们应尽快加强对全市领导干部服务外包知识的集中培训,因此要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等培训主阵地作用。同时,要提高服务外包在市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工作中的分量,把发展服务外包的主要指标,如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引进、外包总额及出口、利税、培训、就业等,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定量指标体系,把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要调动全市竞相发展服务外包的积极性,形成全市领导干部懂外包、特殊政策引外包、上下联动促外包的发展局面。要进一步强化政府推动,在载体建设、人才支持、融资平台和体制保障等方面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2、找准定位,确定服务外包产业方向。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地级市,只有结合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在不断实践中找准定位,突出重点,错位发展,才能逐步从周边激烈的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目前,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可定位于信息技术、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物流外包和供应链金融外包。济南市规划建设齐鲁外包城,在全国首开先河,目前,信息技术外包(ITO)是其服务外包的主要形态。我市可先从在岸外包、人员培训和数据处理等低端业务做起,为接“大包”、接“外包”聚集人气,积累经验。
  3、结合实际,打造德州服务外包基地。集中精力和优势资源,依托德州经济开发区、禹城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园区,规划建设高科技创新园,打造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多方投资、市场运作”的原则,按照服务外包产业的特殊需求和人性化、生态化的国际理念,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促进服务外包产业要素集聚。建立“服务外包发展专项风险基金”,完善以外资、民间资本为主,政府引导扶持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体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专项扶持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外包企业的贷款支持。
  4、创新模式,引进与涵养相结合。坚持“培育与引进、离岸与在岸、市场与企业”相结合,创新招商方式,促进服务外包企业的聚集和成长。一是整合资源、涵养本地服务外包企业。鼓励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释放非核心业务,丰富服务外包市场。借助我市高校、院所的科研、人才优势,鼓励设立服务外包公司;支持和引导我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物流公司积极承接BOP服务外包业务;二是依托中介,筑巢引凤,灵活引进国内外著名外包企业;三是培植服务外包领军企业。
  5、搭建平台,完善人才支撑体系。突破人才瓶颈是我市发展外包产业的关键。我市紧邻京、津、济等大城市,大城市对人才的集聚和辐射是把“双刃剑”。我们应发挥比较优势,错位竞争,以良好的生活环境、较低的生活成本、充满潜力的发展空间来吸引各类人才,尤其是服务外包中的高端人才。要依托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建设我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推动企业和高校联合成立服务外包校企合作联盟,产学研结合;鼓励在人才培养、产品和技术研发、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积极开展多边和双边合作。
  □乔冰 甄颖 马东才(作者均系市委党校教授)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当前加快发展我市服务外包的对策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学习与探索】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