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泛阅读时代的隐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手机的迅速普及,网络图书、期刊等电子读物大量增加,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方式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其阅读群体迅猛扩大。目前,电子读物已经形成与传统的印刷纸媒读物并驾齐驱之势,且似乎有取而代之的倾向。一份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国民上网阅读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3%,再增加到2005年的27.8%,平均每年增长率107%;2006年,手机阅读网已有近1000万手机客户终端下载。
  毋庸置疑,传统的阅读方式正在受到严峻挑战,多元化阅读正在成为无法逆转的大趋势。电子读物的阅读群体有这样的充分理由来证明自己选择的合理性:首先,电子图书的阅读方便、快捷,如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迅速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信息;其次,电子媒介丰富多样的功能是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如读者可以通过在博客上留言或通过手机发短信等方式与作者互动、交流;再次,电子媒介信息极端丰富——因为网络媒介的信息承载量巨大(与传统媒介相比,可以说是海量膨胀),而且便于搜索查找,等等。
  诚然,电子高科技的确给民众的阅读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人们有理由欢迎甚至“拥抱”这个时代的到来。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在仅仅看到其优越性的同时,忽视了其局限性和危害性。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由于电子读物易于复制、传播的特点,所承载的阅读内容比较芜杂,有许多文字思想性、艺术性不高,趣味低俗,甚至可以说是文字垃圾;由于搜索式、跳跃式、标题式、浏览式阅读较多,阅读节奏较快,阅读呈现碎片化、浅显化特征,使得通俗而肤浅的作品大行其道,成为一种“泛娱乐性的快餐文化”。大量的格调不高的平庸之作以及近似文字垃圾的东西,使人们耗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而无所收益,使人的思想和知识结构日益庸俗化、矮化。其危害显而易见。
  于是笔者常常想起那些古代典籍来。由于古代物质条件有限,文字往往写在珍贵的龟甲、竹帛、宣纸等物品上,加上出版工作艰难费力,所以促使作家创作时刻苦推敲、“惜墨如金”,作品往往也就十分凝练、深刻。如道家经典著作《道德经》,也不过仅五千言而已,可谓做到了微言大义、言简意精。又如儒家经典《论语》,多是类似偈语的短句,然而这些短句却句句都是“干货”,是高度浓缩了的儒家思想、智慧精华。以上之书,恐怕远胜过现在无数部内容乏味的“煌煌大典”。
  然而,到了今天这个时代,由于网络科技发达,肤浅文字已泛滥成灾。这些泡沫化的东西已经将人们的视线湮没,将人们的思想稀释,剩下的就只有近乎盲目的“娱乐”了。这种娱乐使人的精神变得苍白、空虚,灵魂无所归依。因此,可以预言:当这种电子读物的泛阅读倾向走向娱乐绝境之日,也就到了向传统阅读回归之时。到那个时候,人们不免又开始向往“在一盏青灯下,捧一杯清茶,悠然品味书香意境”的逍遥自在来了。□孙玉海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泛阅读时代的隐忧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镜头聚焦·书苑】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