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袁桥三问
作者:的兴趣。

  近日到市经济开发区袁桥乡采访,几件“怪事”引起记者的兴趣。

43户人家咋安了56台太阳能?

  一家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就足够了,仅43户人家的小辛庄怎么安装了56台太阳能?
  说起这事,村支书赵云良笑着说:“区里乡里拿出补贴来推进 ‘太阳能入户工程’,每户补贴一台,老百姓都争着安装。村里的孙德武等村民还另掏钱为即将结婚的孩子提前安上了热水器,就这样多出13台。”
  “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百姓得实惠。”乡党委书记任峰对记者说。近两年,袁桥乡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积极推进路、水、气、太阳能等民心工程,柏油路不仅达到了村村通,80%的村庄做到了村内通、胡同通;自来水入户率百分之百,有线电视入户率90%,农民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率93%。

王荣和家咋像办起汽车展?

  挖土机、装载机、东风运输车、皮卡车……大王庄村民王荣和家真像办起了汽车展。
  地处市区近郊的大王庄,这几年民营企业发展迅猛,村里不但早就以施工建筑业出名,而且还有水泥厂、花卉公司、纸箱厂等8家小型企业,村民都过上了幸福日子。
  像大王庄一样,袁桥乡许多村庄都在乡里的指导下富裕起来。
  袁桥乡因村制宜,分类指导,使每个村都有一两个致富项目,果品、养殖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特别是建成以庄科村为中心的肉驴养殖场,计划用3至5年时间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 “德州驴”养殖基地。为发挥近郊优势,乡里大力发展劳务输出,每年都对适龄青年进行培训,两三万人的小乡镇在外打工人员多达5000余人。同时,乡里积极招商引资,目前已有法斯特能源机械设备集团、中傲中央空调两个过亿元的项目落户袁桥乡,给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去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0元。

百姓咋说乡领导 “胳膊肘向外拐”?

  袁桥乡党委、政府办公室还是陈旧的平房,按理说极需改善。可乡领导却把投入重点转向学校,修建起几座宽敞明亮、现代化设施齐全的教学楼。老百姓笑称,乡领导“胳膊肘向外拐”,“拐”到了教育上、“拐”到了群众的心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乡里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好的环境。去年,乡里投资285万元新建了袁桥中心小学,投资10万元为中心小学配置了桌椅、电教器材等设施,使其成为一流的乡镇中心小学。今年投资75万元建成了碱场刘教学楼,主体已完工。同时,多方筹集资金650多万元,修建了一处高标准现代化的中学教学楼,9月底可交付使用。
  基础设施的改善和重视教育的浓厚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在今年的中考中,袁桥中学260余名毕业生中,140人考取德州一中、德州二中和实验中学,升学人数和升学率在市经济开发区均列第一。
  □本报记者 杜华江 本报通讯员 高印友 范玉莹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袁桥三问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