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220121期 >> 第04版:往事
《郭大刀》中的郭澄清与德州人文


郭澄清


  《大刀记》连环画中冀鲁平原的老百姓正月十五过灯节的场面


  

□周宝财
  一
  对于创作者来说,其进行艺术创作活动的时候总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进而形成其艺术创作的地域风格特征。作家尚启元的长篇传记作品《郭大刀》全方位、多角度地还原了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郭澄清的传奇一生,细腻地向读者诉说着郭澄清的理想信念和德州地域文化鲜明的个性特征。
  人类文化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以地域空间为载体进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地域文化色彩的作品恒河沙数,沈从文的湘西、萧红的黑土、老舍的北京、贾平凹的黄土高原等。对于郭澄清来说,德州宁津地区是其进行创作的根基,他的众多小说都以德州地域文化为“文化母体”,不断汲取营养和力量。地处两河、齐鲁、燕赵三大文化板块交会处的德州,形成“两河交汇、齐风鲁韵,燕魂赵魄”地域风格,具有兼容性、开放性、融合性特色的地域文化,影响着世代德州人的成长和生活。

  郭澄清众多作品中经常用大量的笔触对德州乡土人情进行描绘。《大刀记》作为一部红色抗日斗争史,对德州的地名更是一一罗列出来,在尚启元的《郭大刀》最后有一篇郭澄清的自述,仍能看到众多的地名,这种地域性和亲切性的地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去了解、研究德州文化。除了熟识的各类地名,对运河也进行了大量描写:“郭澄清吃完饭,在门口站了站,看着冰河融化的水反射的光芒,大运河开始解冻了,铅灰色的冰层像熟透了的豆荚一样慢慢地鼓胀着、爆裂着。”这种亲切和真实更能吸引读者对区域统一化的认同。
  除去地理景观,郭澄清对文化景观的描述也向来不吝笔墨,在书中回忆1938年春天时候,郭芝堂在宁津城内看到的杂技艺人不但能在马上舞刀弄枪、搭弓射箭,而且能够在疾驰的快马上做“担梁”“睡觉”“朝天一炷香”“镫里藏身”等表演及描写漳卫新河集市的热闹场景很容易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德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所固有的风俗画卷。
  “文学创作来源于人类物质生存与精神生存的思考记录,其产生和发展必然受到所处的空间影响与限制。”通过作品《郭大刀》的叙述,读者看到了郭澄清无时无刻不表达着对故土的热爱,从出生到求学再到回乡生活工作,他的一生与德州与宁津都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以德州人的担当选择回乡教书,以饱满的精神表达着对德州这片土地的热爱和人文关怀。

  郭澄清以其敏锐的感知和对德州的感情,重新对家乡历史生活和人文特色进行思考,用作品去乐观回味着他及家乡所经历的苦难。他对日常生活的思考,来自于特定环境下,家乡人民经受着苦难,却不被苦难所打倒,相互扶持前进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德州地域文化中不断被继承和传诵。
  在《郭大刀》中,回忆到陈庄田三爷一家对郭澄清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些都能让读者暖心地看到苦难生活下,人民的乐观和豁达。郭澄清回忆他住在贫下中农家里,同样吃低指标,瓜菜代粮,在劳动中,因肚子里无食晕倒在地,贫下中农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使他在灾难中和贫下中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生活的苦难并不是郭澄清所见所闻,而是其亲身经历过的生活。后期他坚持不去上级部门安排得更好环境去创作,理由是不能离开农村,不能离开农民,不能离开基层。他饱含人文关怀去看待地域、家乡和乡亲父老,乐观地赞美着苦难生活环境下人民的淡然和坚韧,构建了一个属于德州特色的精神世界。
  通过作家尚启元的《郭大刀》,读者再次追忆郭澄清的精彩一生,他是书写乡土的高手,作品在微观处落笔,德州已经跳脱出空间背景,与鲜活的地域文化相结合作为精神驻地,让读者看到了熟悉,理解了真实,找寻到自我。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郭大刀》中的郭澄清与德州人文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