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91129期 >> 第03版:柳湖
父亲的传家宝
  □方春霞
“人之初,性本善……”还没进家门,就听见一老一小的声音飘来。浑厚的是我的父亲,70岁;稚嫩的是小侄女,5岁。祖孙俩一唱一和,其乐融融。院子的藤椅上,父亲戴着老花镜,慈眉善目,泡在初冬的暖阳里,像一位智者。久远的记忆扑面而来——
  记得小时候,6岁的我,偷偷趴在村里学校的教室门外,轻轻跟着老师读“锄禾日当午……”“你是谁家的娃娃? ”那个戴着眼镜的老师终于发现了我,和蔼地问道。我吓得撒腿就跑。此前,我因年龄太小已屡次被婉拒。禁不住我的哭闹,父亲又一次去央求老师。经过怎样一番软磨硬泡,不得而知。总之,我背上了小书包,成了一名旁听生。就是我这名旁听生,在当年的考试中竟得了第一名,顺利考上二年级。老师拉着我的手,激动地对父亲说:“这孩子是大学的苗子,好好供。 ”从此王老师成了我家的座上宾。父亲常常教育我:“王老师一人在外,不容易。你们一定要听话,不能惹老师生气。”直到现在,他们依然兄弟相称。
  那时,每次发新课本,父亲比我还高兴。第一时间找来旧报纸,裁剪尺寸,斟酌搭对,包好书皮,工工整整在上面写上我的姓名。直到这一切都做完,才眉眼含笑地把书递给我。父亲可谓自学成才,写得一手好字;18岁当了大队长,20多岁入党……他常说:“那时要是条件好,说不定俺也能上大学,只可惜……”文化水平低,成了他心底永远的痛。因此,我读过的所有的书,父亲总是整整齐齐地把它们摆在纸箱里。每当太阳晴好的时候,就搬出来晾晒。一遍一遍,乐此不疲。几十年过去了,依然不舍得扔掉。父亲的“百宝箱”里,珍藏着我求学期间的荣誉证书、自学考试的成绩单、工作时的报到证……每每看到这些,我总会眼角湿润。
  父亲爱书更喜读书人。当同龄的孩子挎着竹筐,帮大人打猪草时,我却坐在院子里高大的泡桐树下,静静地看书。那时,天很蓝,云很白。细碎的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洒在书页上,文字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吸引着我。沉浸其中,小伙伴的嬉戏打闹声渐行渐远。直到现在,我还清清楚楚记得,读的第一本书《人民文学》,是父亲千方百计,从本村一位外地归来的读书人那“磨”来的;我甚至怀疑,现在的喜读书、好写作,是否得益于那时的文学启蒙?做的第一本课外书《考考你自己》,是父亲骑着破旧的自行车,颠簸几十里,在县城的新华书店买的;我奉为至宝,里面的题目做了一遍又一遍……为了我的学习,父亲真是不辞辛苦。他总说,只要读书,你可以什么活都不干。就这样,一路过关斩将,20岁我就大学毕业,成了一名人民教师。上班第一天,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人。咱得对得起那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 ”20多年过去了,我不敢有丝毫懈怠。我知道,父亲一直在看着我,我不能辜负!
  父亲用言传身教使我懂得,尊师重教就是他的传家宝!“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几年间,我那个不足300人的小村庄,出了6个医生、10多个老师,成了远近闻名的人才村。茶余饭后,乡亲们聚在一起,每每谈及的,是谁家的孩子又考上了大学,谁的大学更好些,自家孩子该怎样努力,等等。我一直认为那才是村庄最美的风景。尊师重教俨然成了我们的村风。父亲最喜和村里的退休老教师坐在一起谈天说地。用他自己的话说,和读书人打交道,心里有着落!
  “姑姑,你看——”5岁的侄女雀儿一般飞过来。崭新的书皮上,赫然写着:“三字经——奕诺”。阳光照耀下,5个大字熠熠生辉。弟媳悄悄告诉我,为写好侄女笔画繁多的名字,老父亲已不厌其烦地练了好几天,直到满意为止。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父亲的传家宝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柳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