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挖掘保护乡村记忆刻不容缓
  一棵古树、一栋老宅、一幅老照片、一个牌匾……长期以来,许多普通人眼中的寻常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正日益变得稀有和珍贵起来。这些物品、景致,其实承载着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因为,每件物品都有一段历史,每个人都是一部书。在人和物背后,蕴藏的是整个乡村的文化史、文明史、发展史。有关这些人和物的记忆,有着深厚的时代烙印、文化烙印、情感烙印,几乎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保存它们,就是保存我们的昨天,就是传承文化的记忆。
  特别是当今,我们正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推进,使得传统的乡村文明和生活方式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保留乡村记忆,对于传承文化和历史,对于教育子孙后代非常重要。一个忘记历史、失去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没有未来的民族。有鉴于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呼吁留住乡愁、保存乡村记忆。这实际上是在保护前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
  一段时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的乡村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也要看到,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由于或多或少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办法措施方面的不足,使得工作成效难免不尽如人意。例如,长期以来,我们比较注重保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古墓、碑刻、老宅、古树等等,以及一些较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大运河传说、百年老字号、一勾勾戏曲等,而对于诸如镇史、村史、家族史,乃至那些极富地方色彩的民俗文化、乡间故事传说、民谚、童谣等的挖掘整理,重视程度不足,保护力度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极富地域色彩的乡村记忆,乃是多少代人的积累,一旦无人整理,就永远消失了。
  笔者前些年为考察平原东南乡几个文化家族和传奇人物的历史,曾采访过好几位年近百岁的老人,他们告诉了我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此后不久,老人们陆续辞世。许多没来得及问的往事,就成了永远的谜。于是想到,保护整理传统记忆,特别是留住老人头脑中的珍贵记忆,其重要意义不亚于保护有价值的文物。而目前从事这项工作的人,真是少而又少。
  据了解,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身为著名作家,曾长期投身于家乡龙口市的徐福文化研究工作,组织人马到处搜集传说,成果丰硕,出版了“徐福文化集成”丛书。为搜集创作素材,张炜曾立志骑自行车跑遍整个胶东半岛,深入民间找故事、觅传说,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不仅为其创作提供了不竭的素材,也保存了大量珍贵的乡村记忆。由此想到,做好民间记忆的搜集、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需要一支有理想、有抱负、有素养、有强烈责任心的文化工作者队伍,真正耐得寂寞、塌下身子去做这件事。这就需要我们的文化工作者,特别是有志气的作家,走出书斋、办公室,深入民间,积极投身乡村记忆的保护和抢救工程,努力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前,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很多地方开始筹建民俗纪念馆、乡村记忆博物馆,开办文化讲堂,一些热心公益、热爱文化的企业家,也纷纷慷慨解囊,力襄文化盛举;不少民间人士,通过集资或自费筹办村庄、家庭博物馆。所有这些,都令人倍感振奋,它标志着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走向复兴。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保护乡村记忆刻不容缓、时不我待、义不容辞。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以空前的热情,踊跃投入其中,努力做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后人的卓越成绩!
  □孙玉海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挖掘保护乡村记忆刻不容缓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德州】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