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0115期 >> 第08版:文化
曹鼎:风雨润桃李笔墨书春秋
作者:彭彦花


  □本报记者 彭彦花
  今年80岁的曹鼎先生退休前系德州学院教授、德州学院中文系主任,1989年9月,国家教委授予曹鼎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以及全国优秀教师奖章。 1992年10月,他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求学北大
  1936年,曹鼎出生于江苏淮安。父亲是一名铁路职员,毕业于北京一所教会学校,他博学多才,尤其擅长英文、书法、篆刻。在父亲的全力培养下,曹鼎成为姐弟7人中唯一的大学生。
  1955年,曹鼎考入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知识分子。“当时我的老师大都是大师级的人物,这样的教师团队到现在为止能超越的不多,这也是我这一生最幸运的事情。 ”曹鼎回忆说。王力先生教授语言课;朱德熙先生教授现代语言课;王瑶先生教授现代文学课;林庚先生教授诗词课;游国恩先生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吴组缃先生是曹鼎研究生时期的导师……这些老师倾其所有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热心与学生切磋交流。
  而北大同期的一些著名教授,比如朱光潜先生、季羡林先生,虽然没有直接为曹鼎授课,亦不同程度地给予他影响。北大学生生涯奠定了曹鼎深厚的文化基础和教育基础。
  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的钟声响起时,受邀回校观礼的曹鼎对着北大校训深鞠一躬,在心里默默地说:“扪心自问,未辱先生们教诲。 ”
任教华侨大学
  1962年,从北大研究生院毕业的曹鼎听从祖国召唤,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刚刚成立的华侨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急缺教师,于是他赶赴华侨大学任教。
  彼时,因校舍紧张只能暂借福建师范学院上课,曹鼎与同期前去任教的新教员们一同借住在当地农民家里。
  去之前已经有人提前告知住宿条件比较简陋,可是真正看到的时候他们才发现,他们脑海中所能想象到的简陋房屋与之相比,简直就是奢华了。低矮的草屋虽然经过打扫依然免除不掉南方的潮湿,住进去的第一夜他与同事们彻夜难眠。“上面有‘飞机’(蚊子),下面有‘坦克’(虱子)。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风趣幽默的曹鼎说。
  后来,华侨大学迁回泉州,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学校的教学和住宿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学生人数也从几十个华侨学生发展壮大到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人。
  1969年底,华侨大学被迫停办。曹鼎与多数教师、干部一起下放到泉州北部的德化山区。没过多久他又被当地的一所林场学校借去,成为一名教师。“山里的孩子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经常上着课听到大人们打猎回来就一哄而散,只留我一个人站在空落落的教室里。 ”回忆起那段时光,曹鼎苦笑着说。
丝尽春犹在硕果满神州
  1972年,曹鼎来到德州学院的前身德州师专任教。当时,山东省十几所师范学院面临着同样一个情况:缺乏教材。曹鼎与其他教授一起编著了《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等教材,以及《古代汉语题解》。
  除了负责内容的编撰,曹鼎还亲自跑印刷厂。有的时候时间来不及,他就在印刷厂附近找个地方坐下来,边吃着午餐边进行校对。在他废寝忘食的奔波下,泛着油墨香味的教材及时“飞”到山东省几十所师范学院学生的手里。
  除了教育、教学管理,曹鼎还从事了大量的文化科研工作,他先后撰写出版了《田雯诗选》《“然”字词语》。后来,他又参与了《三曹诗选》《历代国策》等书的编写。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曹鼎就任德州学院中文系主任,从单纯的教学岗位走上了教育管理岗位,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现任德州学院中文系主任姜山秀说:“曹鼎教授立身有风骨,做事有境界。作为中文系的领头人,心中有丘壑,脑中有想法,对人对事恭谨仁厚。中文系的系风传统得益于曹鼎教授的开创。 ”
  丝尽春犹在,硕果满神州。据统计,从曹鼎来到德州师专任教至退休,先后为3102名在册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他们各有所长,分布在各地建功立业。
献力德州文化事业
  曹鼎满怀深情地说:“德州不是我的故乡,却是我的家乡。 ”退休之后他和夫人定居德州,退而不休。他先后在宴宾楼、古贝春酒厂担任文化顾问,为德州民营企业的文化兴起作出了贡献。
  同时曹鼎也为德州的公共文化事业作出了许多贡献,例如,他参与编写了锦绣川风景区的《棋志铭》《锦绣川公园简介》、十三局路口街心花园《和谐园简介》、火车站的《九达天衢简介》。
  晚年的曹鼎将几十年来收藏的近千册图书分别捐赠给德州图书馆、文化馆、德州学院图书馆、中文系资料室以及青年教师和文学爱好者。对此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些书不过是从我的书架到了另外一个书架,如果能给别人有一丝用处和帮助也算是物尽其用。 ”
  今年,他又推出一本新作《中国古代酒名》,这本书集结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酒名,成为中国酒文化史的又一力作。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作为德州教育、文化界前辈,曹鼎始终与德州教育、文化紧密相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影响了很多人。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曹鼎:风雨润桃李笔墨书春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